简介:目的:阐明2013-2016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简称新周期规则)对个人项目技术发展态势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解析新周期规则个人项目的主要变化;运用录像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2013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成年组个人全能前八名(简称2013艺体赛)运动员四项器械成套动作的资料.结果:新周期规则在评价体系方面做了更加客观和合理的调整.2013艺体赛的运动员,还未能完全适应新周期规则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器械熟练性加分的创新性,身体难度选编的多样性,完成质量和成套编排的差异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新周期规则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不断优化评分体系,使艺术体操项目已越来越凸显出难、美、新的独特魅力.研究为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成套编排和技术训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究习惯后足着地者和习惯前足着地者在跑步支撑期下肢动力学的不同。方法: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力学指标,1000Hz)采集受试者跑步支撑期(测试足从足着地到足离地)的动力学数据。结果:习惯后足着地组(RFS)在支撑时间上比习惯前足着地组(FFS)的时间微长,但二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RFS组在支撑期内外方向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小于FFS组,且呈显著差异(P<0.05);RFS组在支撑期前后方向的最小值(即制动力峰值)和最大值(即加速力峰值)均要高于FFS组,且呈显著差异(P<0.05);FFS组在支撑期垂直方向的最大峰值力和第一载荷率均高于RFS组,但不具有显著差异,且出现峰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跑步时不同的着地方式影响了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习惯后足着地者跑步支撑期下肢动力学特征与习惯前足着地者主要在内外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简介:目的:对国家艺术体操队22名运动员进行功能动作筛查并分析,了解该项目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特征,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功能动作提出纠正性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改善功能动作质量、减少损伤发生、提高专项训练水平的目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结果:(1)队员的FMS得分为13.0±2.5分,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2)主动直膝抬腿、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与其他动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3)共有23人次在测试中存在疼痛,7人次存在不对称现象.结论:国家艺术体操运动员:(1)髋、肩关节灵活性较好而踝关节则较差,部分运动员腰椎灵活性过度而胸椎灵活性受限;(2)髋关节、肩胛区及核心区稳定性较差;(3)小腿三头肌柔韧性差,踝关节和髋关节外展、内收肌力失衡,部分运动员下肢不对称.纠正性训练应首先根据排序原则进行排序,其次从灵活性、稳定性、功能性力量、动作模式重建这4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最后,8周的纠正性训练显著地提高了FMS得分,功能动作质量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