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下文简称遗化武),解放后仍在我国多次发生伤人事件。最近,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发生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毒弹伤人事件。9个月后,今年的5月25日,在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区一农民又挖出52枚炮弹。紧接着,7月23日、8月5日在吉林敦化、山西等地都发生毒弹伤人的事件。面对这累累罪状,日本政府却态度暧昧、行动迟缓;日本媒体对此事也反映麻木、冷淡。本刊一直关注着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曾于2003年11期发表了王岭、杨慧明采写的《历史之痛还在延续——“8.4”芥子气中毒事件采访侧记》。本期刊发由赵乐、马利斌写的文章《历史之罪何时了?——“5.25“侵华日军遗化武挖掘现场采访札记》。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记者们的现场采访,心中感受、真实见证等情况,读后会有所裨益。
简介:2008年以来全球资本主义旷日持久的全面危机,不但使支配性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了被全面检讨的可能,而且使批判马克思主义有了被重新激活的可能。由于中国和信息传播是理解这场危机的两个关键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学通过跳出既有的“主流”研究框架甚至学科本身,重新引入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检视当下这场危机中的传播实践及其与这场危机的互构关系,就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不但能够拓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议题并使其超越东西方对立而获得跨国性和跨文化特质,而且能将研究从所谓价值中立的科学主义路径之中解放出来,使其具有真正的现实主义取向和实践指向。
简介:当本届“飞天奖”一等奖的奖杯落定《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这部电视剧时,我们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因为我们对这个题材的选择,被实践印证了,被专家和观众认同了。也许有人会问,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联手拍《红旗渠故事》?是预见到它会拿奖呢,还是误打误撞碰上的呢?其实,我们选择这个题材,是基于对现实生活和历史生活的某种思考。首先我们河南是农业大省,我们拍电视剧,就是要瞄准农村题材,这是我们的长项。再则是红旗渠的故事发生在30年前,那时人们看它,是把它作为一种先进典型;而它自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结却没有被很好地发掘,以至于它的价值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第三点,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底要不要包涵艰苦奋斗的精神?到底要用一种什么精神去支撑我们的民族?红旗渠精神能否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融合?最后一点,电视剧创作怎样才能完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作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能和时代共谐振,从而达到教育人、鼓舞人、提高人的目的?于是,《红旗渠故事》就在众多的题材中脱颖而出了。应该说,它的成功,首先在于对这个题材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有人说历史老人偏爱那些善于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