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会议(这里指真正的该开的会议),聚集各方人士。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切磋问题,研讨政策。会议,是问题的“磨盘”,是信息的“集市”,是政策的“产房”。会议讨论的新问题,发布的新信息,决定的新政策,是广大读者关心的,是会议新闻价值所在。至于会议本身,那不过是机关、团体普遍使用的活动方式,读者一般不会感兴趣,一般没什么新闻价值。所以说,就会议报道的会议,这样的会议报道是嫌多;跳出会议圈,从问题、政策、信息上刻意求新,这样的会议报道则是读者需要的。把会议报道看成是报道会议,这是会议报道的陈旧观念。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会议报道往往是程序式的,一揽子的。开幕
简介:在新闻报道中,会议新闻是不可或缺的品种。因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部署,都是要通过必要的争议来传播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受众也需要通过会议新闻来了解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所以,从根本上说。除不必要者外,对会议新闻还不仅仅是压缩的问题,而是怎样按照新闻规律改进写作方法的问题。会议报道的改进,经过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探索,确实出现了许多优秀之作,但过去形成的写作程式仍没有打破,中药铺似地罗列某某讲话、某某强调的报道,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座次式的排列出席者名单的报道,在报纸上还屡见不鲜。这不能不引起报业同仁的足够重视。报纸是一种以新闻为主体,报道和评论现实生活,引导社会舆论的定期系列出版物。一张报纸或其中一条新闻,要让读者乐于接受,使他们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受到有益的教育和启迪,不仅在于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具有重要性,而且还在于可读。不可读,就会失去读者,失去存在的意义。会议新闻尤是如此。要使会议新闻可读,必须在写法上创新。
简介: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简介:近年来,报纸与新媒体相比,基本,上处于守势。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应对新媒体的不多的杀手锏之一,但在深度报道的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深度报道就是越“深”越好,从而制约了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正在向“浅度化”转型。因为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浅阅读时代”,信息获取呈现出碎片化、扁平化、快速化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深度报道也为此发生了变化,与所谓的深度相对比,“浅度化”特征日益明显。所谓“浅度化”,即选题要深入浅出,贴近受众为第一要素;时效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追求原发原创,文本要思想优先,描述事件不崇拜细节,勇于亮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