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影像观察和评价6羟多巴胺(6-OHDA)构建的大鼠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中脑黑质区(SN)成像情况,观察是否有黑质区高回声(SNH)稳定出现,评价这一模型是否能用于SNH相关研究。方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行立体定位注射,15 d后,行经颅超声(TCS)探测,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与对侧对比,观察手术侧中脑黑质区是否出现特征性SNH。探测后处死大鼠,两组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每只大鼠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数量,Western blot检测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染色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评价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并与其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鼠各有9只存活。经颅超声可见6-OHDA构建的大鼠偏侧帕金森病模型中稳定出现黑质区高回声SNH,面积为(3.258±0.220)cm2;模型组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手术侧TH阳性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甚至消失。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手术侧TH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0 1)。结论6-OHDA构建的大鼠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经颅超声下可见帕金森病特征性的SNH稳定出现,且存活率和建模成功率较高,这一模型可用于SNH超声成像机制相关的研究。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是PD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该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以舞蹈样动作为主的运动障碍,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LID的认识尚不完全,人们认为其发生发展与患者固有的黑质纹状体病变及后期药物的脉冲式刺激有关,涉及多种神经信号通路与脑网络电生理活动的改变,且不同类型的LID发生机制也存在差异。目前对LID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随着相关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突触水平、信号通路水平及基因水平的认识不断深入,该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也一定会得到合理的解释,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造福PD患者。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与帕金森病(PD)病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涉及多种生理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损伤、Ca2+稳态失调、氧化应激、错误折叠蛋白聚集、自噬和炎症,然而,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没有被明确阐明,导致其治疗水平停滞不前。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时影响线粒体与内质网功能的特殊结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在AD与PD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及内质网功能影响AD与PD的发展。本文归纳近年MAM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AD及PD的相关研究,为探究MAM成分蛋白及MAM调节内质网-线粒体Ca2+转运及内质网应激介导AD与PD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9例。B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过氧化氢酶(CAT)、总谷胱甘肽(T-GSH)、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B组(79.49%,31/39),P<0.05;治疗后,A组MOCA、MMSE评分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及情绪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CAT、T-GSH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与B组(10.26%,4/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促进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递质、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丝肼组、普拉克索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多巴丝肼组予多巴丝肼治疗,普拉克索组予普拉克索治疗,联合治疗组予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与P物质(SP)水平]、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多巴丝肼组的66.67%(20/30)、普拉克索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 <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A、5-HT、NE、SP、SOD、MDA、Hcy分别为(9.05±1.24)ng/mg、(89.49±10.69)μg/L、(15.16±1.36)ng/mg、(102.8±15.36)μg/L、(88.40±10.04)kU/L、(5.5±2.31)µmol/L、(9.20±3.36)µmol/L,均优于多巴丝肼组的(6.61±1.02)ng/mg、(68.52±9.52)μg/L、(12.33±1.24)ng/mg、(151.64±16.03)μg/L、(74.99±7.28)kU/L、(9.27±3.07)µmol/L、(13.52±3.64)µmol/L及普拉克索组的(7.22±1.09)ng/mg、(79.52±10.20)μg/L、(13.92±1.31)ng/mg、(131.30±15.65)μg/L、(80.59±8.24)kU/L、(7.53±2.93)µmol/L、(11.35±3.71)µmol/L(F=38.53、32.05、35.49、-73.42、18.42、-22.65、-12.13,均P < 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用于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脑神经递质,调节氧化应激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量化评估PD伴冻结步态(FOG)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对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进行诊治的104例P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伴有FOG症状将患者分为PD伴FOG组(46例)与PD不伴FOG组(58例),应用"JiBuEn"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的步态数据,从步态时空参数及其变异性、步态运动学参数、步态参数对称性4个维度量化分析PD伴FOG患者的步态特点。结果与PD不伴FOG组比较,PD伴FOG组患者的步幅明显减小,步速明显减慢,步幅变异性、跨步时间变异性、支撑相变异性、摆动相变异性均明显升高,足趾离地角度、足跟着地角度、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及髋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下降,步幅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伴FOG患者的步态特点主要表现为短步幅、慢步速、步态参数变异性增加及运动学参数损害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社区老年帕金森病(PD)前驱期调查,进行患者易患基因多态性研究,并分析康复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福田区属医院接收的40位PD前驱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先进行帕金森病前驱期症状筛查,而后研究组进行康复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随访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R1628P基因多态性检测,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脑部病变,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简易智力评价表MMSE、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用来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共有5项NMS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干预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RK2基因R1628P位点经过PCR扩增后产物长度512 bp。经随机测序比对后发现PD前驱期患者R1628P位点突变GC型及CC型。经康复干预后,研究组颅脑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前驱期患者在经过运动功能训练和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脑部病变情况不仅得到了控制,同时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康复中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该综述中,作者试图总结最近的RS-fMRI研究,讨论早期帕金森病功能连接特征的局限性和潜在意义,以跟踪和预测未来的PD进展。了解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神经相关因素和潜在的诱发因素对指导新的临床试验和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98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单一组(49例)与联合组(49例)。单一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的第二分量表(UPDRS Ⅱ)评分及Hoehn-Yahr(H-Y)分级、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单一组的77.56%(38/49),P<0.05。治疗后,联合组UPDRSⅡ评分及H-Y分级、MDA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均<0.05),联合组SOD水平、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3/49)与单一组(10.20%,5/4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帕金森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帮助病情转归,提高认知功能,且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节律性听觉刺激(RAS)辅助左旋多巴(L-Dopa)片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单双号分组,将30例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均接受L-Dopa片干预措施;30例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均接受RAS辅助L-Dopa片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时,比较两组冻结步态功能、步行速度、平衡能力及神经功能等。结果干预2个月,两组冻结步态问卷(FOG-Q)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两组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S辅助L-Dopa片应用于老年PD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步态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也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药物治疗反应存在显著的个体化差异,不仅与疾病的进程和环境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药物基因组学是根据患者的遗传学基础或其他分子机制的诊断来预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从而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以及药物选择。药物基因组学解释了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中60%~90%的变异性。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致病基因、机制基因、代谢基因、转运体基因和基因多效性。文中将总结多巴胺信号通路编码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及遗传多态性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