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及作业治疗,每天训练2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核心稳定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TCT、BBS、FMA-UE、ARAT、肩、肘关节MA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TCT[(73.55±14.16)分]、BBS[(53.28±7.86)分]、FMA-UE[(54.79±7.36)分]、ARAT[(31.86±5.77)分]、肩关节MAS[(1.12±0.46)分]、肘关节MAS[(1.26±0.72)分]及MBI[(70.43±11.26)分]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核心稳定性及上肢功能,改善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r=0.598)、付出(r=0.186)、每日紧张感(r=0.478)、负性情感(r=0.565)、社会支持(r=0.446)和工作单调性(r=0.484)呈正相关(P<0.01),与回报(r=-0.386)、工作稳定性(r=-0.294)、提升机会(r=-0.258)、正性情感(r=-0.310)、自我效能(r=-0.312)、控制策略(r=-0.268)、支持策略(r=-0.209)和工作满意感(r=-0.398)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3.423,95%CI:2.644~4.397;OR=2.847,95%CI:2.200~3.683;OR=1.646,95%CI:1.215~2.116;OR=1.496,95%CI:1.164~1.923;OR=1.578,95%CI:1.227~2.303;OR=1.903,95%CI:1.480~2.440;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OR=0.752,95%CI:0.591~0.958;OR=0.590,95%CI:0.465~0.749;OR=0.718,95%CI:0.516~0.999;P<0.05)。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玻璃纤维生产、应用企业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对预防玻璃纤维粉尘暴露人员皮肤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南京地区某陶瓷企业257名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罗门设计,干预组分为RG1(O1XO2)、RG3(XO5)两组,施加职业健康教育,对照组分为RG2(O3-O4)、RG4(-O6)两组,无干预措施,用问卷调查结果及职业卫生知识得分评价健康教育对玻璃纤维暴露人员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平均得分提高了27.34分,干预指数为1.42,比对照组提高了23.62~27.73分,比对照组得分提高了33.62~35.52分;干预组玻璃纤维暴露人员使用防护霜、坚持戴手套、穿工作服、班后洗手洗澡等防护措施的正向态度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28%、13.51%、11.68%、11.48%,干预指数分别为1.18、1.17、1.14、1.15;干预组戴手套和班后洗手洗澡的职业防护措施落实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25%、7.27%,干预指数分别为1.43、1.08;干预组皮肤损伤率比对照组降低了11.43%,干预指数为1.67。结论玻璃纤维暴露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可提高干预对象职业卫生知识的得分、职业防护正向态度率及职业防护措施落实率,降低干预对象的皮肤损伤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构建肺功能异常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于2021年4月,选取2020年常州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中涉及粉尘的47家企业的4 255名工人,采用logistic回归对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年龄(OR=1.03,95%CI=1.02~1.05,P<0.001)、体检类别(OR=4.52,95%CI=1.69~12.10,P=0.003)、粉尘类别[与煤尘比较,水泥粉尘(OR=3.45,95%CI=1.45~8.18,P=0.005);矽尘(OR=2.25,95%CI=1.01~5.03,P=0.049)]、血压(OR=1.63,95%CI=1.22~2.18,P=0.001)、红细胞(OR=1.94,95%CI=1.08~3.48,P=0.027)、肌酐(OR=0.08,95%CI=0.05~0.12,P<0.001)、日接触时间(OR=1.06,95%CI=1.01~1.12,P=0.034)以及总尘浓度(OR=1.29,95%CI=1.08~1.54,P=0.005)是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风险预测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决策分析曲线结果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超过0.05时进行肺功能异常干预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对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进行风险预测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海上作业人员疲劳发生率及中医体质与疲劳发生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关体质调理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和改良疲劳评定量表,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25名在海上作业50 d的男性海员进行疲劳与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平和质人数最多,占49.18%;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是气虚质(11.29%)、阳虚质(9.41%)及痰湿质(9.18%)。总体疲劳发生率为16.71%。平和质人群疲劳发生率最低(0.96%),偏颇体质中气郁质人群疲劳发生率最高(58.33%),其次为气虚质(45.83%),基于疲劳得分平均秩次的统计分析显示,平和质人群疲劳得分明显低于偏颇体质(P<0.05)。结论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是长期海上作业人员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与疲劳产生具有一定相关性,气郁、气虚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疲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氡对矿井下作业人员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let-7g、miR-21、miR-221、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矿井下作业人员(井下组)46名和矿井上作业人员(对照组)38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miRNAs在井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血浆中的差异表达,分析miRNAs的差异性表达与累积剂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井下组外周血血浆miR-106b、miR-21、miR-221明显高于对照组(Z=-2.32、-2.47、-2.79,P<0.05),其倍数变化(Fc)分别为1.61、1.75、1.30;miR-16、miR-449a、let-7g、miR-34a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等因素后,miR-16、miR-106b、let-7g、miR-21、miR-221的差异性表达和氡暴露累积剂量呈正相关(t=2.50、3.31、2.60、2.95、3.25,P<0.05),而miR-449a、miR-34a的表达改变与氡暴露累积剂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06b、miR-21、miR-221可能具有作为氡致辐射损伤的早期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海岛作业人员门诊疾病特征,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南方某海岛部队医院门诊就诊资料进行分析,描述门诊疾病特征及军队人员和地方人员就诊疾病谱的差异。结果共分析门诊就诊资料10 113人次。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病(17.7%)、呼吸系统疾病(15.0%)、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疾病(14.0%)、损伤和中毒性疾病(12.0%)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军队人员和地方人员门诊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0,P<0.01)。结论某海岛作业人员常见病为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疾病、损伤和中毒性疾病,应作为疾病保障和预防的重点,且应根据驻岛作业人员工作性质及任务的不同,因地、因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在癫痫患者及其家属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对癫痫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设为对照组,共42对;将2019年4—12月收治的设立为观察组,共42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在院健康教育、团体作业治疗及出院后定期随访等干预方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对家属进行基于PEO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2、6、10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的得分情况,以及干预前和出院后10周的癫痫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HAMA得分低于对照组,QOLIE-31得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后10周,观察组疾病与用药知识、安全与急救、心理护理、生活应对与社会参与等癫痫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基于PEO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癫痫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筛查问卷与肺功能检测在粉尘作业农民工中筛查COPD的应用情况。方法于2019年5月,通过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下乡义诊选取149例粉尘作业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OPD问卷筛查与肺功能检测,分析其筛查出高危人群情况及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49例粉尘作业农民工中,问卷筛查结果阳性107人(71.8%),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73人(49.0%),最终诊断煤工尘肺75人(50.3%),有肺功能损伤者101人(67.8%)。筛查问卷结果阳性粉尘作业农民工肺功能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筛查问卷结果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尘肺病者比较,叁期尘肺病粉尘作业农民工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的风险增高(OR=16.462,95%CI:3.390~79.946;P<0.01);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指数11~20包年和>20包年的粉尘作业农民工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的风险增高(OR=19.814,95%CI:3.854~101.883;OR=9.733,95%CI:2.310~41.008;P<0.01)。结论粉尘作业农民工COPD患病风险较高,应加强对尘肺病期别高和吸烟人群的早期检查,筛查问卷可较好地筛查出COPD高危人群,作为基层筛查工具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高温作业专用服装的设计问题,利用传热学非稳态导热理论,建立了一维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解决了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厂2 647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耳疾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和职业性噪声接触史等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2 647名工人个体噪声声级为75.0~92.0 dB(A),平均为(84.14±2.47)dB(A);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2%(456/2 64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噪声接触水平、糖尿病史、爆震史、吸烟和饮酒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30岁、吸烟和接触噪声是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吸烟和噪声均为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引导工人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煤矿井下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呼尘)危害程度,为尘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至2018年选择全国有代表性的98家井工煤矿,采用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方法,对井下工作面呼尘浓度进行检测,对29家煤矿井下工作面的防尘措施进行调查并针对井下作业场所呼尘危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家井下煤矿检测个体煤尘(呼尘)浓度样品1 238个,浓度为4.0(2.2,7.3)mg/m3,超标率为73.3%(908/1 238);采煤面煤尘(呼尘)浓度为5.4(3.0,10.6)mg/m3,掘进面煤尘(呼尘)浓度为3.7(2.1,7.2)mg/m3。采煤面呼尘浓度超标率高于掘进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尘措施应用上,57.7%(15/26)的采煤面和42.9%(9/21)的掘进面有煤层注水,采煤机、掘进机高压喷雾仅占38.5%(10/26)和28.6%(6/21)。结论煤矿井下工作面煤尘(呼尘)浓度严重超标,防尘措施未落实到位,应制定井工煤矿呼尘分级管理强制标准,加大防尘技术研究和落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吸水树脂(SAP)粉尘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及各测试动作对口罩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3月,选取某大型化工企业SAP粉尘作业人员49名,使用呼吸器适合性检验仪分别检测其在接受呼吸器佩戴培训前后所佩戴某款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并研究各测试动作对口罩防护效果的影响。结果呼吸器佩戴培训后,SAP粉尘作业人员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合格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63.31%(3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P<0.01)。在总防护效果合格的情况下,大声说话时的呼吸和弯腰时呼吸佩戴口罩的适合因子(FF)显著降低(Z=-2.59、-4.20,P<0.01);且各个动作的防护效果合格率存在差异(χ2=42.70,P<0.01),其中深呼吸的合格率最高(100.00%),弯腰时呼吸的合格率最低(70.21%)。结论加强劳动者正确佩戴口罩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其呼吸保护效率;在防尘口罩总的防护效果合格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尤其是大声说话和频繁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