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少年心理问题、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与他们社会支持有关。社会支持系统中,教师肯定、支持、师生关系最令青少年不满;青少年主观体验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建立、完善并引导青少年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违法犯罪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与自尊、社会技能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会技能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感性别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技能社会敏感性与孤独感及自尊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技能社会敏感性对大学生孤独感具有显著预测效应,在控制社会技能预测作用后,自尊对孤独感预测作用仍然显著,但自尊在社会技能社会敏感性与孤独感之间并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技能、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孤独感。

  • 标签: 孤独感 自尊社会 技能大学生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个体早期自主位移运动———爬行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关系。对79名8、9个月婴儿母亲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在8个月婴儿中,婴儿会爬与否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9个月时,婴儿是否会爬则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显著影响,表明爬行经验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影响存在累积效应与年龄特异性。

  • 标签: 婴儿 运动经验 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
  • 简介:医患信任危机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严峻问题。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医患信任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交换主体由医方和患方构成。医生治病救人,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物质报酬;患者通过金钱购买医疗服务,以恢复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当双方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后,如果感知到非等价交换,就会产生亏损心理,从而出现心理和行为失衡,引发医患矛盾。本文在分析医患之间交换类型和权力构成基础上,提出医患之间理想交换模式——互惠型,以及理想权力模式——大致对等型,并提供相应改良策略。

  • 标签: 社会交换理论 医患信任关系 资源
  • 简介: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前关系。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价值取向对社会幸福感有一定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取向 社会幸福感
  • 简介:<正>心理学常常被人们视为“玄”科学.“玄”者,即不可捉摸意思.心理学“玄”意义主要来源于人心理活动复杂性和不可观察性.然而有意思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之所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恰恰是因为它采纳了逻辑实证主义学说,彻底摒弃了一切思辩,推理手段,而启用实验,可操作、可观察方法支研究人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实证主义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迅速传播并广泛接受于科学研究领域一种哲学观点,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些哲学家如孔特(Compte,1798-1857)、马赫(Mach,1836-1916)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试图使科学站在更为坚固和不可推翻

  • 标签: 社会心理学研究 逻辑实证主义 实验室实验 心理学发展 假设检验 外在效度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力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西方是现代人格心理学故乡,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人格理论思想,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人性探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人格理论思想,但在后来发展中表现出很大历史继承性。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对某些事物心理反应和处置方式,文化决定了人格,影响并反映在社会心态上,人格理论发展与社会心态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本文主要从古代中国所孕育出四种典型社会心态来探讨社会文化心态是如何制约人格理论发展。

  • 标签: 人格理论 传统社会心态 相互制约
  • 简介:以446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让被试报告父母冲突形式、内容。对父母冲突认知评价,以及抑郁、焦虑、自尊、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以探讨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评价与其社会适应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除在父母情绪冲突和自尊方面的报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儿童知觉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增多。抑郁情绪、学习问题显著增多,而自尊水平显著下降;(2)父母冲突不同形式和内容,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不同认知评价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3)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冲突 认知评价 社会适应 青少年
  • 简介: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父母支持特点,并探讨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影响。采用《青少年父母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26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所获得父母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在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肯定价值和工具性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父母支持4个维度都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下降趋势,高二年级父母支持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2)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支持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父母支持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3)父母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整体相关显著,父母支持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比例为5.85%,社会适应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比例为28.5%,冗余指数分别为1.23、5.99。(4)情绪智力在中学生父母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支持 社会适应 情绪智力 青少年
  • 简介:以往关于内群偏私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群偏私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群偏私目的、方法上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式,验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大学生上适用性。410名大学生(其中前测94名)在互联网上完成以认知能力评估为名实验,实验控制反馈类型,要求参与者对自身、内群及外群在不同维度上评分。实验证明内群偏私存在;分化理论成立;采用演绎策略时,个体评价与内群评价差异显著小于个体采用归纳策略时两者差异,符合社会认同理论假设。

  • 标签: 内群偏私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锚定 最小群体范式
  • 简介:本文论述了母亲素质对儿童社会化诸多方面的影响,如个性、行为、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建“母亲素质工程”,提高母亲素质将是一项刻不容缓社会工程”,应得到社会各界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发展。

  • 标签: 母亲素质 儿童社会化 学业成绩 心理健康 个性 支持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观点不一致。矛盾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态度是谨慎,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 标签: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 简介:该文介绍了近年兴起一门交叉学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着重阐述了它强调在社会、认知与脑神经等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上去理解心理现象。作者指出,东方亚洲人与西方人在知觉、注意、认知和人格上差别都是十分成熟,可以立即开展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探索问题。

  • 标签: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社会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 简介: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宽容是个体平和包容地看待与己不同价值理念、言谈举止等社会存在积极心态,它存在人际宽容、群际宽容和文化宽容三个分析层次。每一层次上宽容均可作为信任源而增加社会信任。"认同-渲染"模型认为,宽容与信任之间存在相互建构关系,并且在人际、群际和文化三个层次间通过两种不同社会心理机制而起作用。其中,从人际到群际再到文化自下而上作用路径主要通过社会渲染机制实现,从文化到群际再到人际自上而下作用路径则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实现。为验证这一理论模型,还需要完善宽容维度指标、构建相应测量工作,并积累更多经验证据。

  • 标签: 宽容 信任 宽恕 社会心态 “认同-渲染”模型
  • 简介:通过对选自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15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公益组织社会干预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情绪情感影响.结果表明:(1)在公益组织实施课外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2)在消极情感得分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3)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这表明,通过公益组织实施课外辅导方式进行社会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 标签: 流动儿童 领悟社会支持 积极 消极情感 社会干预
  • 简介:医患信任可分为患方信任及医方信任这两个不可分割维度,同时包括医务工作者与就诊患者之间的人际信任、医务工作者群体和患方群体之间群际信任以及患方群体对医疗机构和现行医疗体制制度信任这三大层面。构建测量医患信任水平有效工具,明确医患失信产生社会心理机制,探析不同治疗情境下医患信任演变过程,验证医患个体在医疗互动中具体认知心理和决策行为机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医患信任修复模型与对策措施,是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医患信任研究重点。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患信任 医患冲突 信任修复 社会心态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144名中国留学生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 标签: 中国留学生 社会取向 主观幸福感 文化认同 融入 中国文化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亲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亲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亲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亲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亲社会想法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科学发展观提出与落实,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具有深远意义.杰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伟大学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可资借鉴理论.借助维果茨基伟大学说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程,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维果茨基学说心理学概念、命题和规律,转化为相应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概念、命题和规律,并将维果茨基根据实验研究而获得的心理学结论,作为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假设.第二步,是参照关于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学关系问题四种看法,明确弱者发展与强者支持辩证关系.第三步,是围绕关于强者支持与弱者发展之关系一系列研究假设,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并展开具体实验研究,最终,将其研究成果推广到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具体实践之中.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强者 支持 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