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谛义证得经》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经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义证得经》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义证得经》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简介:《维摩诘经》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典籍之一,自东汉严佛调以迄唐代玄奘,曾历七次汉译。本文对玄奘重译此经的时间、缘由、文化背景及现实效果作了细致分析和讨论。
简介:引言关于善导所说的忏悔,已有很多先行研究,各自皆有重要的发现。不过,关于善导所说忏悔的背景及其时代性,虽多见指出其与天台智颉及道绰、迦才之接点,但与其他文献之接点却不大有所指出。此外,多见以《往生礼赞》及《般舟赞》为依据之梳理,而关于《观经疏》所说之忏悔,则尚未进行详细分析。因此,本文概观与善导几乎同时代的道世之《法苑珠林》所说忏悔说之特征,在此基础上,就善导《观经疏》所说忏悔之内容及其独特性,试作考察。
简介:老子的“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道德经”的许多章节中对世界万物的起源、生成、发展做了很精辟的和独到的论述,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这些论述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简介:《创世记》是讲述选民的来源,《出埃及记》与《民数记》是记述上帝领以色列民出埃及为奴之地及在旷野中的眷顾和保守,《利未记》阐明选民所应尽的义务,而《申命记》正是这段历史的结论:选民应有什么"条件"才能进入上帝所赐的流奶与蜜之地。为此,《申命记》提供宗教的解释:为什么有关的礼仪要施行,为什么以色列民与上帝有特殊的关系。它也特别显示出上帝的属性以及他的子民与他团契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又说明哪些宗教的思考方式是错误的,作者去除了这些错误的
简介:
简介:《首罗比丘经》是中土造出的经典,敦煌出土,现有今人校本。该经融和佛道思想,阐述了佛教的末法观,宣扬“常行平等”的“太平治化”社会理想,严厉批评了僧伽的腐化坠落并企盼佛日再现。本经主要流行在下层民众当中,以宗教预言来揭示社会矛盾,并结合道教信仰,提倡“三归”、“五戒”、“十善”等简易法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研究此经,可以断定,它为北齐僧人僧庆所造或所集,时间约在6世纪70年代。对之解释的《五百仙人在太守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邑师所造,时间约在6世纪80年代。造作地域拟以太宁山为中心。
简介: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国,远在战国时期医学便已达到相当高度,出现了体系较完整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数千年来,我国的医学积累了广博丰富的文献资料,就现有书目记载便有五、六千种,至於散录於经、史、子、集、文艺作品以及《道藏》、《佛藏》中的,更是丰富多彩。东汉出现的《太平经》,里面便包含有古代医学方面的宝贵资料。
简介:《三官经》全称《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这部经篇幅不长,但是妙理很深,全部讲解下来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我们能结合全篇经文来看经名的话,会发现仅仅18个字的经名,就涵盖了全经的大义主旨。所以,今天我借用传统讲经中“解经题”的方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三官经》中的无穷妙处,无限受用。了解经题是了解全篇经文的首要步骤。
简介:一般认为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与发达的神学讨论,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的《道德经》,却成就了道教。这很有趣,也很特别。
简介:《华严经论》是现存最早的《华严经》注释书,但关于此论的思想特征及其在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地位还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从《华严经论》与《楞伽经》的关系入手,以“自心所现”、“八识”、“藏识”等概念为中心,分析了《华严经论》与《楞伽经》在思想上的联系及相异之处。《华严经论》虽然承袭了《楞伽经》的一些概念,但对其内涵重新做了界定,从“真如”而非如来藏的立场把握诸法存在的根据。《华严经论》的立场虽然在地论宗、华严宗中并不是主流,但对地论宗北道派和法藏等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简介:基督教接纳旧约为自己的正典之后的近两千年间,从安提阿的提阿非罗(Theophilus)和亚历山大的潘代努、柯利门、奥利金起,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旧约的诠释。“传统圣经文本诠释的理论基本上是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发展的:文字字义及寓意诠释法,也可以视之为对圣经文本与传统教义的尊重之争论:文本是在教义之上,抑或教义在文本之上?安提阿学派较注重文法、字义、语义诠释的意义,对文本极之尊重,而亚历山大学派所强调的寓意法则对传统教义和教会权威的维护较为有利”。
简介: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一个单一民族信仰的宗教发展成为今天横跨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成为当今世界上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三大宗教之一,拥有13亿信徒。究其原因,主要是伊斯兰教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没有这样的生命力。目前,中国伊协开展的“解经”
简介:孝道思想是道教的重要内容,其产生时间较早,并受到道教产生前背景观念的影响。道教早期文献《太平经》具有大量道教孝道思想的表达,并且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早期道教孝道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对《太平经》文本的分析,得出道教早期孝道思想两重意蕴,即世俗层面和神圣层面,并指出道教孝道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在效法天地、顺其自然。
简介:古代,在印度,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内,发生宫廷政变。太子阿阇世听从恶友调达(佛的堂弟提婆达多)的教唆,把父王频婆娑罗抓起来,幽禁在七重室内,不准群臣探望。
简介:<正>《太平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早期经典,《圣经》则是西方世界的宗教基督教的经典。由于宗教与道德是结合在—起的,这两部宗教的经典都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又由于两种宗教的产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历史背景,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夜,基督教则产生于罗马帝国领地内奴隶起义和民族起义蜂起的年代。因此,
简介:梵本TheSmallerSukhavativyuha——通过南条文雄和笠原研寿两先生的努力协助,由马克思·缪勒(F.MaxMuller)所出版。
简介:《太平经》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文”进行义界和阐释,认为经籍、法典、科律之属谓之文;浮华文饰之属谓之文;记事稽核之属谓之文,体现了汉代杂文学背景下的泛文章观念。特别是它在汉代“疾虚妄”的批判思潮影响下的对文章艺术特质的否定。一方面体现了淫辞丽赋的消极效应,另一方面反映了道教崇尚质朴的本质属性。至于《太平经》对文的起源的看法,表现了汉代宇宙发生论和认知的类推思维对它的影响。
简介:宗教典籍的翻译与其他学术著作的翻译一样,都是将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的技术过程,其核心标准是信、达、雅。然而,宗教典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学术著作。在信、达、雅中,宗教典籍更注重强调的是信——忠实原典、原词、原意——在信的基础上争取译文的达和雅。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穆斯林译经习惯,即用“传闻中的先知言行”和泰伯里所搜集编纂的《古兰经解总汇》作为解读翻译经典的依据,必然会产生人为的歧见,导致教派争端。历史上,中国穆斯林学者一直沿用古代中亚人的传统方法翻译、注释《古兰经》,实践中,给信仰者带来诸多的困惑。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玄奘与《说无垢称经》的传译
关于善导《观经疏》所说忏悔
试论“道德经”与现代宇宙科学
《申命记》与四经的关系
《佛说阿弥陀经》之宗趣
《首罗比丘经》若干问题探索
佛说分卫比丘经第二
《太平经》中的医学理论
奉行三官妙经 自获无量灵应
《道德经》与中国式宗教意识
《楞伽经》与灵辨的《华严经论》
浅谈安提阿学派及其解经法
“解经”工作推动伊斯兰教思想与时俱进
从《太平经》看早期道教的孝道思想
再述《观经》九品往生
《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
《阿弥陀经》——罗什译本与玄奘译本
试论《太平经》宗教视角下的文的阐释
以经解经——《古兰经》翻译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