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环境和免疫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免疫机制方面,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s,Th)17途径已被确定为关键轴,促炎细胞因子IL-17A是其主要作用因子。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Ig)E浓度增加。与非病变皮肤相比,病变皮肤有更多的特异性IgE的Fc段高亲和力受体I (receptor I for the Fc region of IgE,FceRI)相关细胞,包括肥大细胞,表皮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现就银屑病发病机制中IL-17关键轴与IgE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将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银屑病患者,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近几年的银屑病患者72例,均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将其对半划分,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对A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后就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护理模式的所持态度进行对比。结果:在疾病知识方面,A组患者掌握能力强于B组患者,在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方面,A组患者大部分均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为97.2%,两组形成显著差距(P<0.05)。结论: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施以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不仅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使临床护理模式被大加赞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用紫草素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CEBP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模型组、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均每日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IMQ)50 mg建立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用药6 h后,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小鼠建模区分别予0.5 ml浓度为0.576 g/L和5.76 g/L的紫草素,共处理8 d;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日肉眼观察各组小鼠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随时间的变化情况;8 d后,脱颈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CEBPD在小鼠背部表皮层的表达。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第8天时,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增厚,紫草素1、紫草素2组小鼠与同期模型组相比,皮损显著改善,紫草素2组改善更明显。第8天时,空白对照组PASI评分为0分,模型组为(11.0±1.22)分,紫草素1组为(8.6±0.55)分,紫草素2组为(5.8±1.30)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21,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CEBPD表达水平(A值)为0.072±0.026,紫草素1组0.177±0.036,紫草素2组0.290±0.062,空白对照组0.407±0.05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95,P<0.01),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小鼠表皮层中CEBPD表达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紫草素2组、紫草素1组、模型组,各组间CEBP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7,P<0.05),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紫草素2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紫草素可有效干预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形成;CEBPD在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表达降低,外用紫草素可显著升高CEBPD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科医生对饮食与银屑病相关性的观点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优麦平台和微信平台,向全国皮肤科医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11个条目)、临床决策(3个条目)、饮食对病情的影响认知(19个条目)。结果以频数表示,先行单因素χ2检验,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到有效答卷3 905份。91%的医生认为银屑病受饮食因素影响,且多数人认为特定饮食会加重病情;大部分医生(80.1%)在工作中会提醒患者忌口,建议患者"忌口"的饮食种类前5位分别为海鲜(2 950,94.34%)、辛辣食物(2 599,83.11%)、酒(2 588,82.76%)、羊肉(1 995,63.8%)、牛肉(1 979,63.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为大专、执业类别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来自中医医院的医生建议患者忌口的概率高(均P < 0.001);执业类型为西医(P < 0.001)、银屑病特长(P < 0.001)告知患者无需忌口的概率高,来自市级(P = 0.025)、县级(P = 0.042)医院的医生告知患者无需忌口的概率低。执业类别为中医(P < 0.001)和中西医结合(P = 0.004)的医生认为食物加重病情的概率高,工作年限 > 20年(P < 0.001)及最高学历为博士(P = 0.008)的医生认为食物加重病情的概率低;最高学历为大专、来自中医医院的医生认为饮品加重病情的概率高(均P < 0.05);执业类别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以及中、高级职称医生、具有银屑病特长、出银屑病专病门诊和从事银屑病基础研究的医生认为食物减轻病情的概率更高(均P < 0.05);中医医院、工作年限 > 5年、大专学历、从事银屑病基础研究的医生认为饮品减轻病情的概率高(均P < 0.05)。结论我国皮肤科医生认为饮食与银屑病病情相关及要求患者"忌口"的比例高,该认知与医生学历、执业类别、单位性质及医院所在地区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等分为凡士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背部剃毛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62.5 mg每天1次,连续6 d,凡士林组小鼠涂抹等量的凡士林软膏;治疗组小鼠在第1、4天予尾静脉注射1.5 × 106个MSC。根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每日评估小鼠背部皮损严重程度。末次涂药24 h后(第7天)取血并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行HE染色,切取脾脏并获取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Th1、Th17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PASI评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第7天,模型组小鼠背部出现明显的鳞屑性红斑,皮肤厚度为(78.73 ± 23.11)μm,凡士林组为(13.28 ± 4.57)μm,两组比较,q=19.25,P < 0.001,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数亦显著增加(q=7.21,P < 0.001)。治疗组小鼠PASI评分、表皮厚度、炎性细胞浸润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 < 0.001)。治疗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亚群比例、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脾脏重量、脾指数、脾脏细胞计数、Th1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17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脐带MSC可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皮肤炎症,机制可能与抑制Th17细胞及TNF-α的生成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展期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每组30例,另抽取性别比例、年龄相似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治疗2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2组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治疗1组(66.7%,20/30),P<0.01。治疗前,治疗2组与治疗1组的HAMD、HAMA评分及血清DA、NE、5-H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2组与治疗1组的HAMD、HAMA评分及血清DA、NE、5-H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外周血DA、NE、5-HT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建库至2020年9月28日,有关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银屑病的RCT文献。按照Cochrane 5.0.1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文献发表偏倚和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受试者961例,其中试验组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用药组(486例),对照组为雷公藤多苷组(4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银屑病在总有效率[OR=3.16,95% CI(2.00~4.99),P<0.001]、治愈率[OR=2.56,95% CI(1.94~3.61),P<0.001]、复发率[OR=0.15,95% CI(0.04~0.60),P=0.00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3,95% CI(0.34~0.82),P=0.00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OR=0.17,95% CI(0.06~0.47),P=0.0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下肢或颜面水肿(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银屑病较单用雷公藤多苷疗效更好,且可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仍需大量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支持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对银屑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前来本所皮肤科就诊的银屑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执行一般性护理,试验组则在前者的护理内容上增加系统性心理护理;探究系统性心理护理对两组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水平测试(SAS)与抑郁水平测试(SDS)评分,银屑病PASI评分及疗效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7.65±3.42)分、(36.76±3.65)分,均低于对照组(46.98±3.85)分、(45.89±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PASI评分为(5.35±1.88)分,低于对照组(9.85±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50/55),高于对照组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和紫外线等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对缓解银屑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十分有效,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风湿病,近年来以生物和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为代表的治疗药物研发迅猛,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生物与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现就生物与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评估他扎罗汀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银屑病样皮炎小鼠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1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及所有受试者血清。将25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咪喹莫特组、咪喹莫特+NB-UVB组、咪喹莫特+他扎罗汀组和咪喹莫特+他扎罗汀+NB-UVB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小鼠背部皮肤不同处理,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银屑病样皮炎造模处理,造模时间为7 d,造模成功后,第8天早上取小鼠眼球血,并使用脱颈法处死后,切取背部皮损组织。HE染色观察皮损处表皮厚度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表皮MMP13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MMP13含量。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MMP13呈强阳性表达,表皮和血清MMP13水平[84.11±17.16、(13.29±3.95)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1.98±4.08、(7.46±1.58)μg/L,均P< 0.01]。与对照组表皮厚度[(1.26±0.04)μm]、表皮和血清MMP13水平[25.40±2.34、(185.76±7.22)μg/L]比较,咪喹莫特组表皮厚度[(7.93±0.59)μm]明显增加,表皮和血清中MMP13水平[147.14±5.53、(215.98±15.17)μg/L]也显著增加(均P< 0.01)。与咪喹莫特组比较,咪喹莫特+他扎罗汀组、咪喹莫特+NB-UVB组、咪喹莫特+他扎罗汀+NB-UVB组表皮厚度均下降[分别为(3.56±0.37)、(3.83±0.39)、(2.14±0.34)μm,均P< 0.05],表皮中MMP13表达减弱(分别为120.42±3.23、91.08±0.46、71.12±7.11,均P< 0.05),且血清MMP13含量下降[分别为(197.39±3.92)、(196.13±11.76)、(183.21±14.99)μg/L,均P< 0.05]。结论MMP13蛋白表达水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血清中增高;他扎罗汀和NB-UVB治疗后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皮损和血清中MMP13下降。MMP13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展,他扎罗汀和NB-UVB可能通过减少MMP13的表达而抑制银屑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