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改善股四头肌肌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骨伤术后及脑卒中导致的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电治疗,同时配合肌力训练护理干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采用中频电治疗,不配合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护理对改善股四头肌肌力有显著作用,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臀大肌及臀中肌肌力训练对老年全髋置换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纳入50例患者,均为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臀大肌肌力、臀中肌肌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训练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较训练前均有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臀大肌肌力及臀中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置换者,对其进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还可以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因此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臀大肌及臀中肌肌力训练对老年全髋置换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纳入50例患者,均为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臀大肌肌力、臀中肌肌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训练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较训练前均有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臀大肌肌力及臀中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置换者,对其进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还可以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因此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技术定量评估中老年志愿者大腿肌肉脂肪含量的价值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间,前瞻性招募30名年龄为45~70岁的志愿者,男15名、女15名,年龄52.5(49.0,56.3)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R扫描,包括左侧大腿中段横断面T1WI、IDEAL-IQ序列和冠状面T2WI,勾画左侧大腿中段伸肌群(股四头肌)及屈肌群(腘绳肌)感兴趣区,获得肌肉横截面积(CSA)、骨骼肌指数(SMI)、肌间脂肪分数(FF)和肌内FF。此外,选取60°/s、180°/s的角速度对所有受试者左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获得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及总功(TW)。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肌群间CSA、SMI、肌间FF、肌内FF、PT、TW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评估大腿肌肉CSA、SMI、肌间FF、肌内FF与PT、TW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大腿CSA、PT、TW高于女性(P<0.05),肌间FF低于女性(P=0.005)。受试者大腿伸肌群CSA、SMI、PT高于屈肌群(P<0.001),肌内FF、肌间FF低于屈肌群(P<0.001)。受试者大腿屈、伸肌群肌内FF与PT呈中度负相关(r=-0.635,P<0.001;r=-0.546,P<0.001),与TW呈高、中度负相关(r=-0.718,P<0.001;r=-0.616,P<0.001);屈、伸肌群肌间FF与PT呈中度负相关(r=-0.519,P=0.003;r=-0.443,P=0.014),与TW呈低、中度负相关(r=-0.363,P=0.049;r=-0.552,P=0.002);屈、伸肌群CSA、SMI与PT、TW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内FF与屈、伸肌群的PT、TW显著相关[屈肌群:调整后R2(R2adj)=0.505,P=0.001;R2adj=0.540,P<0.001;伸肌群:R2adj=0.351,P=0.006;R2adj=0.470,P=0.002]。结论基于IDEAL-IQ技术的FF可准确定量大腿肌间、肌内脂肪含量,且与等速肌力测试参数PT、TW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以肌内FF明显。
简介:摘要: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由于发电机容量大,转速高,如果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不足,或者运行检修工艺不当,则转子出现问题几率就比较大。转子绕组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接地、开路和匝间短路等故障,其中转子绕组的匝间短路故障占有非常大比例。轻微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在开始阶段对发电机运行影响不大,但如果发展成严重的匝间短路后,会使励磁电流增大,线棒过热会导致变形,限制发电机无功功率,电压波形畸变,有时还会增加机组的振动幅值,甚至被迫停机,故障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短路点局部过热会使绝缘烧毁接地、护环烧坏、大轴磁化,甚至造成转子烧损事故。因此完善优化设计、改进制造和检修工艺尽可能避免在非正常工况下长期运行,就成为保障大型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电网对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的可靠性、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频繁调频、调峰对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愈发明显。由东方电气制造的QFSN-1000-2-27型发电机目前在我国火力发电机组建设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通过对QFSN-1000-2-27型发电机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总结分析将对同型号发电机在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肌内效贴贴扎方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程度、肩痛、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予以康复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I形贴扎,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贴扎,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肩部I形贴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排水法计算患者双手体积差,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双手温度差,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FMA、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组、B组、C组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评分减少、FMA评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FMA评分[(27.69±6.91)分]高于对照组[(12.87±3.04)分]、A组[(20.57±6.16)分]、B组[(18.64±5.73)分](P<0.05)。4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和肌内效贴均可有效减小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双手体积差和双手温度差,减轻患肩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肩部I形贴扎还可提高患者患侧的上肢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浮肿、关节活动障碍的关节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T2加权水脂分离成像(T2WI-Dixon)序列与常规序列[T1WI和T2WI-SPAIR(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序列]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评价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臀腿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程度中的一致性,探讨T2WI-Dixon作为单个序列在DMD患者臀腿部肌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71例DMD患者进行3.0 T磁共振臀部及大腿轴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WI-Dixon序列、T1WI序列和T2WI-SPAIR序列。采用主观(Likert 4分量表,内容包括图像伪影、脂肪抑制能力以及整体质量)与客观[定量测定图像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 SNR)与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序列采集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参考Mercuri分级量表和Kim分级量表对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评估方法间的一致性。同时评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面,T2WI-Dixon-fat的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T1WI(P均<0.001);T2WI-Dixon-water图像的脂肪抑制均匀性、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也均高于T2WI-SPAIR(P均<0.001)。客观评价方面T2WI-Dixon-fat的CNR明显高于T1WI,而SNR明显低于T1WI(P均<0.001);T2WI-Dixon-water的SNR和CNR均高于T2WI-SPAIR(P均<0.001)。T2WI-Dixon-fat与T1WI在评价肌肉脂肪浸润程度时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5, P<0.001);T2WI-Dixon-water与T2WI-SPAIR在评价肌肉水肿程度方面也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4, P<0.001)。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具有中等至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0.42~0.86,P均<0.001)。结论T2WI-Dixon序列对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程度的评估与常规序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在评价DMD患者臀腿部肌肉损伤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 ,OMS )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20年10月收治的1例年龄为2岁10个月的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OMS及肠道功能异常女童的临床资料。以"神经母细胞瘤"、"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儿童"和"婴幼儿"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以"Neuroblastoma"、"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Children"、"Infant"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截止至2020年11月收录的病例,总结胸腔/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肿物切除术后1个月OMS症状有所缓解,且无需苯巴比妥片控制,但仍需开塞露协助通便。钡剂灌肠结肠未见明显异常,24 h随访见钡剂排空延迟。术后45 d患儿开始恢复自行排便,查血清Anti-Ri抗体阳性。出院后随访至术后6个月,患儿OMS症状较前有显著缓解,肿瘤未见复发。文献检索收集到28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OMS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在内共29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62.1%(18/29),部分切除肿瘤17.2%(5/29),仅活检6.9% (2/29 ),未手术13.8%(4/29);OMS症状未缓解6.9 % (2/29 ),症状部分缓解62.1%(18/29),症状完全消失27.6%(8/29),未手术失访3.4%(1/29)。结论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合并OMS病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后OMS症状多数也能缓解。Anti-Ri抗体可能参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OMS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GE revolution CT鉴别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有效性。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为期,共选取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经临床确诊均为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所得数据记脂肪瘤组;59例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所得数据记肾癌组;均以GE revolution 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2组患者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脂肪瘤组患者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均显著高于肾癌组患者(P<0.05)。结论:GE revolution CT应用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中可对两种疾病不同时期的生化成分、特性等情况进行准确判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对老年人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在门诊和病房住院的76例老年人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和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患侧肩关节被动ROM包括前屈、外展、外旋,Fugl-Meyer 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U)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患侧肩关节VAS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侧肩关节ROM前屈、外展、外旋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4周(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侧肩关节ROM前屈、外展、外旋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4周(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FMU)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评分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能减轻老年人卒中后肩痛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老年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