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癌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癌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两组,每组25例。给予常规组基础护理,在基础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干预组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之干预前,常规组患者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64.0%,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8.0%。两组对比,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平静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癌症晚期病患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划分 2018年 3月 -2019年 1月本院接收的 72例癌症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各 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肌肉注射吗啡类药物镇痛,研究组接受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镇痛,统计各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镇痛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 75.00%和 22.22%,研究组分别是 94.44%和 5.56%,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方法在癌症晚期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其不仅可以减轻疼痛程度,同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采纳。
简介:摘要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现存的或潜在组织损伤,强调本人的感受。据WHO统计全世界范围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死亡60万以上。国内最新资料指出,每天至少有50万~9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1。为了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专科医院将疼痛的评估表放入体温单每天进行常规的定期评估。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中国抗癌协会2009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癌痛的规范化治疗的目标是为癌症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止痛治疗,其技术核心是准确评估疼痛1。护理人员通过连续评估和记录疼痛变化,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轻病人的负面情绪,改善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充分调动家属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护理人员平时应该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才更有机会了解患者是否有疼痛的存在,从而正确选择止痛治疗方法,制订个体化止痛治疗方案2。疼痛也是晚期乳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与肿瘤对神经的直接浸润和压迫有关,给患者精神和身体上造成伤害,也给患者亲人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癌痛控制已列为癌症防治综合规划中的4项重点之一,提出“让癌症患者无痛”的奋斗目标2。我科从2012年01月-2012年12月,对收治148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进行评估及原因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研究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321例癌症晚期病人为对象,其中肺癌138例,食道癌96例,结肠癌87例。回顾性分析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持续性用药与间断性用药及不用药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接受化疗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55.15%,远比不接受化疗患者的15.00%高,且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大多可伴疼痛,护士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止痛,鼓励患者接受化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疼痛评估与疼痛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实际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效果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6例晚期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患者,实验组利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护理,并分别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疼痛评估结果与疼痛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84.61%,护理后疼痛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受疾病影响或心理因素影响,疼痛感剧烈,且疼痛感评价水平与实际水平存在差异,利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客观评价疼痛程度,做到有效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住院的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需要制定完整的资料登记表,在患者入院后2 h以内进行首次压力性损伤危险性评估以评估其皮肤情况。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压疮危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进行测定与评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院内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为(5.00%);其中男性患者3例(60.00%),女性患者2例(40.00%);年龄范围38~89岁;其中有1例(20.00%)患者为1期压力性损伤,3例(60.00%)患者中为2期压力性损伤,1例(20.00%)患者为不可分期损伤;不同年龄、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KFS量表评分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情况比较(χ2=7.916、34.657、5.432、18.034、38.922,均P<0.05);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34、5.432、7.916、38.922、34.657,均P<0.05);将压力性损伤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均是癌症晚期出现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FS评分、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与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均是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