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收集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在实际使用汉语写作的具体语料为基础,提取其中关于使用副词"真"时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偏误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与副词"很"混淆从而产生误代、介词短语前置和动词前置。本文主要对以上几种偏误类型进行列举和纠正,分析并解释出现此类偏误的成因,探索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对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汉语学习有所裨益。

  • 标签: “真” 副词 偏误 语料
  • 简介:摘要:针对实践中,有相关方提出的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下使用付费是否应乘以绩效考核系数问题,进行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并结合现行政策,给出建议方案,以供参考。

  • 标签: PPP 可行性缺口补助 使用者付费 绩效考核系数。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语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语特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语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性;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性与(非)本族语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本族语特性 可理解性 英语作为通用语 中国英语使用者 跨文化交际体验 语言态度
  • 简介: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 标签: 存在句 目的物 参照物 语法语义 母语迁移
  • 简介:本研究通过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汉语语调产出的行为实验研究,探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下句末单字调产出的过程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在语调产出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认知策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下汉语声调产出经历了母语语调迁移、汉语声调调形调节、汉语语调的调阶调节三个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声调产出的语调调节策略,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是“语际识别”(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的相似性;中级水平汉语学习汉语语调产出基本摆脱了英语语调的影响,按照单字调的本调产出声调。此外,汉语学习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反映了学习汉语语调产出的“二次调节策略”。学习每个阶段的调节策略都受前一阶段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学习必须不断地克服这些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才能在不同语境下正确地产出汉语语调。

  • 标签: 语调产出 认知策略 二语习得
  • 简介:文章运用自由分类法探讨汉语集合量词的分类和组织,发现汉语集合量词的语义空间包含两个维度:1)修饰对象:主要修饰生命物/主要修饰非生命物;2)集合大小:集合小/集合大。汉语集合量词可以分为两大类:1)主要修饰生命物的集合量词;2)主要修饰非生命物的集合量词。主要修饰非生命物的集合量词又可以分为4个子类:1)主要修饰小集合的量词,这些集合只有一个或两个对象;2)主要修饰大的、片状物集合的量词,对象有时可以被现象地意识到;3)主要修饰大的、对象体积亦大的集合量词,对象可以被现象地意识到;4)主要修饰大的、对象已经降级为"组织"或"纹理"的集合的量词。

  • 标签: 汉语 集合量词 组织 分类
  • 简介:本文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的15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受试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揭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同侪反馈中的使用特点及其影响这两种语言使用的原因。研究表明:(1)在同侪反馈中,汉语和英语都会被使用;(2)在同侪反馈中,汉语主要用于提供结构和内容等宏观层面的反馈,而英语反馈则主要针对语法、词汇等局部层面的问题;(3)在同侪反馈中,影响中国二语学习使用这两种语言的因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研究实质上是对以前二语写作同侪反馈研究的一个补充,与此同时亦可以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和视角。

  • 标签: 二语写作 同侪反馈 汉语 英语
  • 简介: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本研究使用限制性语境下的自由作答任务,考察高级汉语学习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水平的高级汉语学习在学过语块占全部语块的比例以及学过语块的正确提取使用率两个指标上都有显著差异,也显著差于汉语母语的测验表现。这些结果暗示着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学过的汉语口语语块数量有限,难以合理得体正确使用。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的影响因素及加大语块教学的必要性。

  • 标签: 汉语口语语块 语块提取 语块运用
  • 简介:朗读流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学习的阅读能力和口语水平。朗读流利度包括朗读准确度、朗读速度以及朗读韵律三个要素。以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学习朗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从朗读速度来看,无声停顿时长在中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无声停顿频率在高级阶段接近于汉语母语;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随语言水平提高变快、变长,但均未达到汉语母语水平。(2)从朗读准确度来看,在初级和中级阶段,字形识别和音段发音准确度的发展好于超音段;在高级阶段,字形识别、音段发音和超音段发音准确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超音段准确度的发展慢于音段和字形识别准确度。(3)从韩语母语的朗读韵律来看,小句边界处无声段时长逐渐减少,但仍显著长于汉语母语;小句边界前音节延长量到了中级和高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声调对韵律边界前音节延长量有显著影响,轻声音节发展得最快,其次是阳平、上声和去声音节,阴平音节发展得最慢。

  • 标签: 朗读流利度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 韩语母语者 朗读速度 朗读准确度 朗读韵律
  • 简介:汉语成语在翻译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汉语成语的本质属性、固有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其在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地保存原文中的异国情调,翻译中应该优先使用普通词语,并尽可能地少用成语。

  • 标签: 成语 翻译 内容 风格 异国情调
  • 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干活如此,我们读书治学何尝不需要借助于工具呢?探讨古汉语工具书的使用,对我们寻求读书门径、整理文献典籍、检索参考资料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工具书的类别和用途、工具书的翻检方法、工具书排列的义项、工具书描述的语言状况以及工具书中反映的政治思想倾向等方面,谈谈怎样使用汉语工具书。

  • 标签: 政治思想倾向 读书治学 文献典籍 参考资料 语言状况 《康熙字典》
  • 简介: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 标签: 量词 语义分析
  • 简介:“(A)有B”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的性质的观点各有不同。本文基于汉语语料库,通过对大量实例地统计、分类和对比得出,B的性质决定了“”性质。当B是专有名词,或者在四字句中B是形容词,或者B是小句的时候,“”是语气词;当B是普通名词或形容词、动词或动宾短语时,“”是具有指代作用的指示代词。“”的性质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对象作出判断。

  • 标签: 词性 助词 指示代词
  • 简介:汉语学习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中介语现象,事实上他们还会同时出现中介文化现象,即带有目的语和母语两种文化特征。了解中介语有利于留学生的汉语知识学习,关注中介文化也有利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 标签: 中介语 中介文化 对外汉语 文化
  • 简介:在一对一互动中,汉语学习能够注意到对话所提供的重述反馈,将之作为一种纠正性反馈,但是注意的水平受学习语言水平、重述句子的长度及重述句子与学习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程度的制约。上述制约主要来源于语言偏向性和记忆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可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和互动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重述 注意度 反馈 课堂互动
  • 简介:文章结合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探讨了偏误研究的8个步骤:(1)语料收集;(2)偏误辨识;(3)纠偏;(4)偏误点选择;(5)形式描述;(6)规则解释;(7)原因探索;(8)教学建议。语料收集可分为开放式和聚焦式两类。偏误点选择和聚焦式语料收集,可以在不同阶段介入。当这两个环节介入后,某些步骤可能要重新进行。但是,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高阶段的循环。由于选择后的偏误点,语料会更多更全面,相关的环节,如纠偏、类别描述、规则解释、原因探索,就会更为全面、准确,提出的教学建议也就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 标签: 语法 偏误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