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为了解当前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淮南市5所幼儿园15个班的57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3~9岁儿童自尊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请这15个班的30名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进行问卷评定。结果发现5岁是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发展的转折期,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5岁幼儿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6岁幼儿,最低的是4岁幼儿,女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童;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水平最高,其次是4岁幼儿,最低的是5岁幼儿,男童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童;幼儿总体自尊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中的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来预防或矫正其攻击性行为,为此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幼儿,保护幼儿自尊,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自我胜任感;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其重要感。
简介:摘要:在学前期,孩子侵害性关系多指的是在要求不能实现,或是自身的权益遭到侵害时,对孩子所发生的个人身体的攻击性,语言上的等侵害性关系,一般表现为:打、踹、咬、大嗓门叫嚷、叫喊名字、谩骂、强暴、以及抢夺别人的财物等。本篇我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方式和类型、以及幼儿攻击性行为所形成的原因因素以及面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策略等几个发面来发表一下自己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简介:摘要:中小学暴力是现在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家长老师眼中的小打小闹已经一打不可收拾,孩子的心理身理都受到了伤害。我们幼儿园是否存在校园暴力,我想说,我们的孩子存在攻击性行为。有人会说幼儿园的孩子才几岁啊,他们什么都不懂,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肯定会有的。包括很多老师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往往,很多施暴孩子的行为,在幼儿园时期就有所体现,只是我们并没有重视起来。孩子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观察法、访谈法以及调查分析等方法,结合做教练的体会,对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相关运动归因,结果显示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队员身体或心理受到挫折以后的失控“行为”。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教育措施。
简介:【摘要】本个案针对小班幼儿在入园后表现出的推人、掐打他人以及抢夺物品等系列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其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在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调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力量,利用消除强化源、认知训练、移情训练等方法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