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是常压极低温状态下的天然气,它的温度可达到-162℃,LNG储存在特制的9%镍钢储罐或薄膜储罐中,储罐底部、环隙空间及顶部均设置不同的保温材料。由于LNG温度极低,外界热量的传热会使得LNG汽化为BOG(蒸发气,温度-120℃),常温气态天然气体积是低温LNG体积的(101.325kPa)的625倍。在LNG接收站储罐占据核心地位[1],也是LNG储存的主要设备[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与0.5%碘伏消毒液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层流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维护CVC,对照组采用0.5%碘伏消毒液维护CVC。每周换药1次,连续维护3周,根据导管处伤口情况换药,并记录每次换药原因及每次换药所需时间,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维护时间、换药原因、换药间隔天数及导管伤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皮肤待干时间和护士换药时间分别为(0.62 ± 0.10)、(11.67 ± 0.33)分钟,对照组分别为(1.97 ± 0.18)、(14.48 ± 0.33)分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044、57.296,P<0.01),2组在换药间隔天数、CVC导管伤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与0.5%碘伏消毒液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CVC导管维护中均有良好的皮肤消毒效果,并且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皮肤待干时间更短、护士换药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层流手术室术中手术器械在不同时间段的细菌污染状况,对其手术器械污染与暴露时间的长短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三级手术患者术中使用的器械在不同时间段的细菌污染情况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根据手术状况的差异,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小组,a组患者整个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手术器械完全在空气中暴露,b组患者整个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手术器械用棉布进行覆盖,c组患者整个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手术器械用无纺布进行覆盖。分别在术前、术中2、3、4、5小时五个不同时间段的手术器械进行样本抽查,并对其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培养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经过细菌培养比较后得知,a组手术器械合格为407例(90.44%),b组手术器械合格为433例(96.22%),c组手术器械合格为446例(99.11%),c组手术器械的合格率明显高于b组与a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术中手术器械污染的严重程度与暴露时间的长短及覆盖材料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术中应对其器械进行妥善的安置,避免过度暴露造成器械污染。
简介: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量对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的影响,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同一间千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内手术的13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术中人员流动情况分为流动组98例和与非流动组32例,采用静态采样法在开始手术前(开启空气过滤装置30min,但患者未进入手术室)、术中30,60,90,120min时、术毕时(开始缝合切口时)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采样,后行细菌培养,观察及计算空气中细菌数,同时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流动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非流动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中不同人员流动量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后1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非流动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中15例切口感染患者均为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但切口感染率未增加,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中人员流动量可明显影响到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空气中细菌数量的升高,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性增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控制路径应用于非层流手术室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空气消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6例神经外科于非层流手术室择期进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采用常规紫外线及感染控制路径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室各时间点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室在手术前10min、手术后30min和手术完毕后的菌落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感染控制路径有利于改善非层流手术室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空气消毒的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
简介:低Reynolds数流动由于自身特点导致气动特性严重恶化,非定常、非线性效应突出且预测困难,加之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给以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和高性能微小型飞行器为代表的低Reynolds数飞行器的开发和研制带来了瓶颈和挑战.首先概述了飞行器低Reynolds数的范畴、低Reynolds数空气动力学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随后从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基础理论出发,依次介绍了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经典理论、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非定常流动特性、低Reynolds数后缘层流分离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典长层流分离泡与后缘层流分离泡力学特性的差异以及随攻角和Reynolds数的演化规律的详细分析,逐步揭示了一些低Reynolds数复杂气动效应的本质,如小攻角升力系数的非线性效应,翼型随Reynolds数下降气动特性的二次恶化效应等.最后对低Reynolds数流动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层流分离诱导转捩及再附效应等复杂流动问题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妇科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超声刀、PK刀对层流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实验中妇科手术在层流手术室进行,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应用高频电刀、超声刀、PK刀在术前与术毕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苯、氨五个指标的浓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层流手术室,腔镜和开放妇科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空气有害气体超标情况较超声刀和PK刀高(P<0.05),开放妇科手术空气有害气体超标情况较腔镜手术高(P<0.05),但超声刀和PK刀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层流手术室妇科手术应用超声刀、PK刀较高频电刀空气污染轻,腔镜妇科手术应用高频电刀、超声刀、PK刀较开放妇科手术空气污染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家属入室床旁探视与室外视频探视对ICU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改进探视制度。方法将近六个月内入住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前三月的患者采取家属入室床旁探视不限家属,后三月的患者加强探视制度管理采取室外视频探视或特殊病人允许一位家属入室约10分钟同时还尽量控制入室的其他人员包括一些实习和进修人员,将近六月发生院内感染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加强探视管理后和未加强管理前发生院内感染的人数有明显不同。结论视频探视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加强探视管理时间内的发生率,护士应劝解家属进行视频探视对ICU病人减低院内感染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