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脏血管疾病是血管外科诊治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血管闭塞性或狭窄性疾病、血管栓塞与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性疾病、血管畸形(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血管创伤、炎性疾病等。内脏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内脏器官的多元性、腹腔解剖的复杂性以及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凶险性,从而导致内脏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秘、难于早期诊断。在临床实践中,这类疾病时常被混杂在腹部急症之内,通常由非血管专业

  • 标签: 内脏血管 血管扩张性 血管创伤 后天获得性 血管栓塞 血栓形成
  • 简介: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1997年被Nishizuka首次发现,其存在于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许多组织中,是一种可被水解而激活的酶.PKC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信号转导、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中发挥生理作用.近年来,PKC在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传导中的作用倍受关注.躯体内脏相关及其作用机制是中、西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新近的研究表明,躯体、内脏痛觉可以在脊髓和脊髓上中枢发生会聚和整合.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PK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躯体、内脏痛觉传入会聚及整合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蛋白激酶C 躯体内脏 痛觉调制 生物学特征
  • 简介:在制作教学用解剖标本过程中发现联合内脏异位伴双腔心脏畸形标本一例。本例为一男性童尸.年龄大约5岁,躯干长36cm(因头部及四肢已去除,所以只能提供躯干长度)。

  • 标签: 内脏异位 心脏畸形 双腔 解剖标本 躯干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武器也越来越多。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展日前展出一款新式子弹“R.I.P”,据称,它能轰炸掉体内所有器官,十分厉害。子弹射人目标后头部裂成八块碎片,与尾部剩余部分一起杀伤目标。R.I.P子弹因为头部分八瓣也被网友戏称为八爪鱼,损伤区域较大,足可以一弹毙命。

  • 标签: 子弹 美国 内脏 拉斯维加斯 新型武器 头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检验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内脏抑制牵拉反应的作用和效果。记录测验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该方法是否能对患者起到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诊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的患者,确保患者都已经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病患。对观察组采取手术前5分钟给予0.04mgkg-1咪唑安定,0.5mgkg-1氯胺酮的治疗手段;对照组则采取与观察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租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采取VAS对麻醉满意度进行评分,由医师和患者共同进行打分。结果观察组的抑制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有效。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作为静脉辅助药品有着高安全性,能够有效抑制内脏牵拉反应。

  • 标签: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内脏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曼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漏诊,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现报道2例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为主要特征的HIV感染合并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均有传统内脏利什曼病疫区居留史,骨髓检查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骨髓涂片未再找到杜氏利什曼原虫,但患者病情多次复发,最终均死亡。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内脏大出血患者 5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 n=25)和急诊介入栓塞组( n=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栓塞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 92.0%( 23/25)显著高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72.0%( 18/25)( P<0.05),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4.0%( 1/25)、 8.0%( 2/25)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16.0%( 4/25)、 24.0%( 6/25)( P<0.05)。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外科手术治疗好。

  • 标签: 急诊介入栓塞 内脏大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观察二甲苯对小白鼠内脏的影响,进而探讨二甲苯对人体的危害作用.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白鼠20只,雄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4组:正常组、一周组、两周组、三周组.在半封闭的空间内加入二甲苯制造有害的外部空气环境,让实验组小鼠在被污染的空气中生活一段时间后,解剖小鼠,观察二甲苯对小白鼠内脏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一定时间内,二甲苯对小白鼠的肝、肺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可逆性损伤,长时间的处在被苯类物品污染的环境中肝脏可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 标签: 二甲苯 小白鼠 肝坏死 可逆性损伤
  • 简介:摘要48岁男性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11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年,6个月前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及右前臂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不明原因反复腹痛腹泻1年,伴消瘦,颜面部、手背部皮肤呈古铜色。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内脏钙化防御(累及肺、肠)及重度铁过载(累及皮肤、肝、脾)。予以硫代硫酸钠为主的综合治疗,腹痛腹泻症状改善。

  • 标签: 肾透析 血管钙化 内脏钙化防御 铁过载
  • 简介:2000年10月,锦州市太和区某鸡场3000只18周龄的青年蛋鸡,在更换蛋鸡饲料后10多天,70%以上鸡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拉白色石灰样稀粪,并迅速脱水、消瘦,经过多种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新霉素等治疗均无效,造成大批死亡.发病第13天,来我站问诊.对病死鸡进行病理解剖和系统的肉眼检查,并取心、肝、脾、胃、肠和肾等脏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取饲料及其鱼粉进行实验室培养.

  • 标签: 霉变饲料 内脏痛风 肉鸡 蛋鸡饲料 肉眼检查 恩诺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全内脏转位在临床罕见,多因腹部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全内脏转位合并外科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时,手术难度会因解剖变异而增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18年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例全内脏转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全内脏转位合并腹部疾病的诊治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例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SAD)影像学诊断方法与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并确诊的16例S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像学检查的图像特点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SAD患者经CTA诊断明确者14例,诊断符合率为87.50%;而通过DSA诊断明确者1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诊断中的CTA和DSA技术对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SA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 SAD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菌群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其主要决定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其与症状的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是FGIDs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的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IBS) 消化道症状 胃肠动力异常 患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