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人股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骨科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气压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X =2.980,P=0.043);观察组在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比较上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能够有效改善股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抽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静脉输液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分组为对照组(n=34)、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固定无松脱率、药物渗出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固定无松脱率、药物渗出率比较,P>0.05。 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76例,按注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38例与观察组(皮下注射)38例。静脉注射组在患者回血开始后1分钟内由血液透析管路静脉端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组在患者回血后经上臂三角肌或肘关节伸侧皮肤处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治疗1、3个月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结果 治疗1、3个月后两组Hb、血细胞比容、RBC、SBP、DBP接近,但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5.26%,另一组为10.53%,P<0.05。结论 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接近,但是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隔药脐灸法用于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患者常规治疗中的干预意义。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60例RE患者至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与甲硝唑片)与治疗组(30例,口服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与甲硝唑片,并联用中医隔药脐灸法),随后对比相应数据指标,以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性。结果:经对比,治疗组临床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脐灸法这类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对RE的治疗十分有利,将其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西药联合应用,则充分发挥了两者各自存在的优势性,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生儿护理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更好。结论: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新生儿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以提高脐部护理效果和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改良助产配合晚断脐对母体和胎儿预后、护理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选取260例在本院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助产配合晚断脐,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配合常规时间断脐。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Apgar评分和血红蛋白水平更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助产配合晚断脐的分娩方式有利于减少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母体和胎儿安全,改善出生预后,具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生儿护理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更好。结论: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新生儿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以提高脐部护理效果和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2023.01-2023.12内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治疗,研究组增加隔药灸脐法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免疫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CD4/CD8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抽签法为分组方法,遵循“随机性”原则,将本院2023.01~2024.06接收的82例新生儿分组。设置观察指标并明确评估标准,统计学分析对照组(n=41,常规脐部护理)与观察组(n=41,二次断脐护理)的观察指标,结合“指标有无显著差异”评价效果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4.09±1.12)d vs (5.56±1.11)d,p<0.05],脐部愈合时间也更短[(6.52±1.17)d vs (8.20±1.24)d,p<0.05];观察组脐部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4% vs 14.63%,p<0.05),脐炎发生率也更低(2.44% vs 17.0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12% vs 80.49%,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二次断脐护理更适合应用推广,有助于尽快恢复愈合及相关不良事件的防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复合碘消毒液的应用。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足月出生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复合碘消毒液),每组30例。结果:1.对照组新生儿中有5例出现脐部潮红,2例出现渗血,1例出现分泌物,感染率为26.7%。而观察组新生儿中仅有1例出现脐部潮红,无渗血及分泌物现象,感染率为3.3%。2.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1天,平均8.5天;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47天,平均5.5天。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3.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新生儿在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后出现轻微皮肤刺激症状,但均未影响继续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耳穴压豆联合脐灸特色疗法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正面护理意义。方法:以我科50例偏食、低体重及身高偏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1:1随机分组机制分组为A组(25例,视实际情况补充补剂,并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及B组(25例,于前者基础上配合中医耳穴压豆联合脐灸疗法),并对比生长发育有关指标,评估不同护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经护理,B组患儿身高与体重测定结果均优于A组患儿,经1年随访,B组患儿感冒及腹泻病发病次数更少(P<0.05)。结论:将以上中医特色疗法融入偏食、低体重及身高偏矮患儿护理活动中,对改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有利,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疗法优势性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