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抽签法为分组方法,遵循“随机性”原则,将本院2023.01~2024.06接收的82例新生儿分组。设置观察指标并明确评估标准,统计学分析对照组(n=41,常规脐部护理)与观察组(n=41,二次断脐护理)的观察指标,结合“指标有无显著差异”评价效果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4.09±1.12)d vs (5.56±1.11)d,p<0.05],脐部愈合时间也更短[(6.52±1.17)d vs (8.20±1.24)d,p<0.05];观察组脐部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4% vs 14.63%,p<0.05),脐炎发生率也更低(2.44% vs 17.0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12% vs 80.49%,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二次断脐护理更适合应用推广,有助于尽快恢复愈合及相关不良事件的防范。
关键词:二次断脐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脐炎
脐带是新生儿接收母体营养物质的“重要通道”,新生儿与母体分离后,其失去原有作用,无需保留,因此需要进行剪断处理,使之与胎盘分离。新生儿脐炎系感染性疾病,其发生主要与脐带残端细菌感染后出现的炎症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渗出,需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否则随着感染的发展、症状的加重,腹膜炎、败血症等多种病症的发生风险将逐步增大,威胁新生儿健康安全[1]。护理干预具有巩固提升疗效、预防疾病发生、促进早日恢复等作用,护理措施、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构建与实施直接影响着护理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创新、优化、改进、完善[2]。本文旨在探究常规脐部护理与二次断脐护理的应用,分析哪种护理方法更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抽签法为分组方法,遵循“随机性”原则,将本院2023.01~2024.06接收的82例新生儿分组:(1)对照组(n=41)。男22例,女19例;胎龄36~42(39.15±1.14)周;阴道分娩24例,剖宫产17例。(2)观察组(n=41)。男21例,女18例;胎龄36~42(39.20±1.12)周;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18例。两组一般资料可比性强(p>0.05)。
纳入标准:(1)足月儿;(2)Apgar评分>7;(3)直系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宫内感染;(2)脐部先天畸形;(3)有窒息抢救史。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用5%聚维酮碘对其脐部与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再用脐圈对其脐根部进行结扎处理。确定结扎上方1cm位置,于此处完成脐带的剪断,并在剪断后充分挤出内部残余血液。常规消毒端断面,此次使用的消毒药物为5%碘伏。无菌纱布覆盖残端,将残端包扎。按时为新生儿沐浴,并在沐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与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于剪断脐带24h后,暴露脐部。
观察组应用二次断脐护理:剪断脐带方法与步骤和对照组大致相同,包括消毒(使用75%乙醇)、结扎、剪断、挤血等。剪断后也需要消毒断面,无菌纱布覆盖残端,将残端包扎。按时为新生儿沐浴,并在沐浴后评估残端干枯程度,确认干燥且无过硬问题后,采取二次断脐,具体方法为:用牵引线向上牵拉脐带,使其与腹壁呈30°,之后用无菌剪刀剪除残端,剪切方向为顺时针,再之后对新生儿脐部与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粘贴脐贴。于二次剪断脐带24h后,暴露脐部,同时按照2d 1次的频率更换愈脐带。
1.3观察指标
(1)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的时间。(2)脐部出血与脐炎的发生率。(3)护理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制定评估标准如下:总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即非常满意+满意的占比。
1.4统计学分析
新生儿胎龄、两组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的时间等为计量资料(),新生儿性别、两组脐部出血与脐炎的发生率等为计数资料[n(%)],此次研究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中对()采取t检验,得出p值,对[n(%)]则采取x2检验,得出p值,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的时间
观察组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的时间()
组别 | n | 脐带脱落时间/d | 脐部愈合时间/d |
观察组 | 41 | 4.09±1.12 | 6.52±1.17 |
对照组 | 41 | 5.56±1.11 | 8.20±1.24 |
t | 5.9692 | 6.3098 | |
p | 0.0000 | 0.0000 |
2.2 对比脐部出血与脐炎的发生率
观察组脐部出血与脐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脐部出血与脐炎的发生率[n(%)]
组别 | n | 脐部出血发生率 | 脐炎发生率 |
观察组 | 41 | 1(2.44) | 1(2.44) |
对照组 | 41 | 6(14.63) | 7(17.07) |
x2 | 3.9048 | 4.9865 | |
p | 0.0481 | 0.0255 |
2.3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度分级中非常满意占比也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41 | 25(60.98) | 14(34.15) | 2(48.78) | 39(95.12) |
对照组 | 41 | 17(41.46) | 16(39.02) | 8(19.51) | 33(80.49) |
x2 | 4.1000 | ||||
p | 0.0429 |
3 讨论
断脐处理会导致开放性伤口,造成脐带内血液循环停止,从而使得脐带出现干枯、硬化等表现,并通常在7d左右自然脱落,在10~14d之间愈合。但脐带脱落过程中会产生胶质分泌物,给细菌微生物的滋生创造适宜条件,增大感染风险,且一旦感染将发生脐炎,若感染持续发展,又可能并发腹膜炎、败血症等多种病症[3]。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脐部护理来预防脐炎,促进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陆续有研究指出,以往临床常用的常规脐部护理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但不利于脐部干燥[4]。有报道则表明,75%乙醇既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还有较强的挥发性,利于脐部干燥[5]。而在脐带干燥且无过硬问题时进行二次剪除,能够避免较早剪除所致的血管闭合不全、胶质水分过多,以此降低脐炎发生风险[6]。另外,二次剪断也有利于脐带尽快脱落,继而有效缩短脐部的愈合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4.09±1.12)d vs (5.56±1.11)d,p<0.05],脐部愈合时间也更短[(6.52±1.17)d vs (8.20±1.24)d,p<0.05];观察组脐部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4% vs 14.63%,p<0.05),脐炎发生率也更低(2.44% vs 17.0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12% vs 80.49%,p<0.05)。由以上结果可得,二次断脐护理的应用可以获得更好效果,有助于脐带脱落的加快以及脐部的尽快愈合,能够起到较强的脐部出血及脐炎预防作用,以此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另外对良好护患关系构建也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二次断脐护理更适合应用推广。而为进一步提高脐部护理水平,后续仍需不断探索研究,将不同方法对比,实现创新、优化、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素琴,吴维霜,蔡丽霞,等.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要点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22): 84-86.
[2]樊炳娟,郭灿灿. 延迟断脐联合脐带自然干燥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血红蛋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 34 (09): 1129-1131.
[3]孙玉,许荣华. 三种不同脐带处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结局的影响研究 [J]. 安徽医专学报, 2023, 22 (01): 121-123.
[4]马杉杉,孙静莉. 脐带挤压与立即断脐对产时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3, 39 (01): 75-78.
[5]贾艺敏,张茜,刘娟.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脐带脱落的影响 [J]. 全科护理, 2022, 20 (22): 3099-3101.
[6]杨芳菲. 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 (04):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