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应用在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给予心电图检查,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8例梗死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全部患者都被确诊为梗死,其中有21例(26.92%)为冠闭塞性心肌梗死,有19例(24.36%)为回旋支闭塞性心肌梗死,有例38(42.72%)急性下壁并发梗死。结论心电图检查应用在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备着较高的临床确诊率,可明显提升确诊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关注。

  • 标签: 右室梗死 心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患者参附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恢复率的97.1%高于对照组的79.4%,心律失常发生率的11.8%低于对照组的32.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低血压 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参附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RSIE,占同期住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总数的13.3%,有基础心脏病史9例(23.68%),先天性心脏病5例,有心脏手术史8例,有静脉吸毒史4例(10.5%)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86.84%),肺损害表现占84.2%。超声心动图右赘生物阳性率为100%,三尖瓣35例(92.11%)比例最高。血培养阳性率偏低(47.37%,18/3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9/18)。平均住院天数20.72±15.45天,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好转29例(76.32%),自动出院6例(15.79%),死亡3例。结论本组患者基础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占很大比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及肺损害症状突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RSIE最常见的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预后良好。

  • 标签: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损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入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具体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治疗方式选择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则只口服阿司匹林,以两组患者的临床具体治疗效果做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6%。并且治疗组相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标准优化程度都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也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突出,有效性更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银杏达莫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银杏达莫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心绞痛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活血方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两组心电图疗效与症状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心绞痛不仅效果显著,还可以有效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其他并发生的发生。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梗死后心绞痛 益心活血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托咪定对施行单肺通气手术的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单肺通气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美托咪定组(DEX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结束(T1),术毕12h(T2),术毕24h(T3),术毕36h(T4)和术毕48h(T5),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M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α-1微球蛋白(α-1-M)、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i)和α-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皮质醇(COR)。检测术后第1,4,7天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结果DEX组cTnI、CK-MB在T2,T3,T4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β-NAG、α-1-M、GST-pi、GST-pi在T1,T2,T3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TNF-α、IL-1β、NE、COR在T1-T5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CCr在术后第1天显著高于NS组(P<0.05)。DEX组CysC在术后第1、4天显著低于NS组(P<0.05)。结论美托咪定的运用在单肺通气手术中对患者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单肺通气 右美托咪定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89例急性脑血栓脑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康复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脑患者施术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及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功能有效改善。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脑血栓脑梗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健康功能状态及负性情绪。方法将7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护理重点进行强化干预,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健康功能状态以及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在睡眠休息、娱乐消遣、家务管理等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功能,改善负性情绪。

  • 标签: 强化护理干预 老年心梗 健康功能状态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非性异常Q波的病因诊断中心电图与心脏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为临床工作作出指导。方法将经心电图检查有异常Q波,并且根据病史、实验检查排除有心者共21例纳入研究,再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经联合检查诊出肺心病者8例,扩张性心肌病者5例,心室肥厚者4例,心肌炎者1例,预激综合征者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各种病因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表现各自存在差别。结论多导致Q波异常的病因多样,心电图对电生理变化有着较高的诊断意义,而许多电生理变化常伴随着心脏器质性病变,联合心脏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 异常Q波 非心梗性
  • 简介:摘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但如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心肌坏死面积大,预后差,死亡率高。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的早期1-2周,占急性梗死患者1%-3%,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间隔穿孔的老年女性患者,现将该患者救治与护理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救治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于我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进行保守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使用血栓通注射液5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情况发生。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2±3.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4±4.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注射液治疗急性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血栓通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对年轻干部来说,办公既是一个工作平台,也是一个历练自己的人生舞台。各级各类办公既是一个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工作机构,也是决策机构的参谋部、工作推进的后勤部和对外交往的联络部,是一个单位的关键部门。年轻干部要做好办公工作,不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 标签: 年轻干部 政治纪律
  • 简介:目的研究骨内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实验组左胫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大鼠24h后骨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 标签: 骨内注射 辛伐他汀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使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的具体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入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具体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治疗方式选择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则只口服阿司匹林,以两组患者的临床具体治疗效果做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6%。并且治疗组相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标准优化程度都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也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突出,有效性更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银杏达莫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急性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巴曲酶、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无一例恶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vs76.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4vs16.1±2.0,P<0.05)。治疗后90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I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逐渐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90d的BI达(72.35±12.8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d的BI(66.69±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Bathel指数(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