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质疑语言和规则之间存在强力联系的假定,该文认为我们从维特根斯坦关于遵守规则的讨论中并不能得出标准的解读观点,即认为私人语言是不可能的。该文从区分语言和规则以及私人规则和公共规则之间的不同角度,为私人语言和私自遵守规则行为的存在作了辩护。该文指出,我们并不是通过遵守规则而理解语言,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202节中说个体间的公共的规则不可能私自地遵守或许是对的,但是如果存在私人规则的话,那么这些规则当然可以被人们私自地遵守。我们的推理过程和实际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私人规则。该文得出结论认为,私人规则的遵守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不同于公共规则的遵守而已。维特根斯坦需要在一种特殊的限定的公共意义上来使用"规则"。
简介:具有"实践型"与"理论型"双重面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历史进程应当包含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两个方面。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协同。界定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二元互动关系格局出发,深刻把握结合是关键、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中介、以解决中国具体重大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的"三重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维度从建党后就逐渐由非自觉向自觉展开,在推进实践化的进程中也逐步迈开了理论化步伐。从理论与实践双位叠合的视角而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整逻辑起点的生成。
简介:今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6月16日,在湛山精舍大佛殿召开的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结束后,我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圣凯法师初见甚欢,法师告诉我,今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将举办成立30周年庆典,并邀我写一篇有关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我本人在研究所经历的纪实文章。在法师的不断鼓励下,三十年前曾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时仿佛隔世沉淀的往事渐渐地又浮现心头,其中与~上观~下空老和尚的一段因缘及其感人的事迹更是历久弥新,难以忘怀。因此,勉强试着提起拙笔,将我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经历的变迁和与观老的一段因缘及其不可磨灭的事迹记录下来,这既是对那段点滴历史的客观描述,也算是敬献给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的一份贺礼,并谨以此向观老等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