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额脂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经治疗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是其首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降血脂作用,效果较好,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2 型糖尿病(T2DM)应用双胍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入院的 108 位 T2DM 患者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其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在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控制以及合理运动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磺脲类药物,给予实验组双胍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统计并分析两组T2DM 患者经过 3 个月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 结论:在常规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的基础上使用双胍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 T2DM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指标,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简介: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素酶载体D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D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探索在山丘地区用除草剂"农达"除草后药物灭螺的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3段有螺渠,随机确定为砍草渠(人工砍草+药物灭螺)、除草剂渠(除草剂+药物灭螺)和未除草渠(药物灭螺),灭螺后3d、7d、15d、30d系统抽样查螺,计算钉螺死亡率及活螺密度.结果灭螺后砍草渠和除草剂渠钉螺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未除草渠,活螺密度明显下降;灭螺后3d砍草渠钉螺死亡率显著低于除草剂渠,但灭螺后7d、15d及30d后二渠间钉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除草费用,砍草渠0.14元/m2,除草剂渠0.035元/m2.结论在山丘地区,用除草剂除草是一种有效、经济、适用的灭螺前环境处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因不同的CHF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袢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螺内酯,在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心率、血压、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改善心室重塑,提高治疗心衰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胃食管反病(GERD)合并心理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消化科门诊2009年8月~2011年8月接受丁螺环酮治疗的GERD患者资料,随访内容包括烧心、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烧心、精神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总结丁螺环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符合GERD诊断标准50例病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8±16.7岁。丁螺环酮治疗起始剂量均为每天10mg,分二次口服,根据情况每隔三天加服5mg。有效维持量15mg(48%),20mg(32%),疗程2周~3月,大部分患者合并存在的焦虑症状明显改善,研究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如腹泻、头痛、白细胞减少。结论丁螺环酮有效改善GERD患者烧心、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睡眠改善,同时改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良好控制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等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腔径、室壁厚度、瓣膜功能等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螺内酯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6.9±5.8ml/m^2和收缩期末容积指数29,3±5.2ml/m^2与常规治疗组64.8±6,2ml/m^2、35,7±6.5ml/m^2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射血分数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螺内酯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坦度螺酮配合电针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于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已确诊为焦虑性失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坦度螺酮进行治疗,失眠难以耐受时临时加用阿普唑仑0.4mg,实验组在使用坦度螺酮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匹斯堡睡眠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组间对比发现,组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配合电针对治疗焦虑性失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特别是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