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非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个月,非基因检测组mPFS为5.0个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非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照有早期阴道流血史的孕妇的彩超表现与临床流产的类型,来为早期妊娠流产诊断提供一个彩超的判断依据。方法通过选取分析2012年01月至2012年06月在我院进行彩超的孕妇140人,其中有早期妊娠流血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早孕妇女7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彩超对140例早孕期妇女进行腹部检查孕囊情况、胎心搏动、子宫胎盘床血流阻力指数和卵巢黄体血流指数变化等,研究他们早期的彩超表现和对应的临床流产类型,并伴随回访,从而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早期妊娠流产类型的依据。结果对照组的70例胚胎成活正常,研究组中21例正常妊娠流血,18例先兆流产,17例难免流产,12例过期流产,8例异位妊娠,1例葡萄胎,经过回访统计,诊断结果与预后情况基本相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彩超观察子宫内孕囊的性状、位置、胎心搏动等,可以对早期妊娠流产做出早期判断,为临床上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在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激发医学青年的创新意识,提升医学青年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政策、医学、科研、企业及资本等多方面资源,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促进医学青年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平台。方法以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在推动医学青年学创新、做创新等方面工作实践为例,进行经验总结和成效分析。结果对推动医学青年创新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结论加强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培训是激发青年创新热情的有效途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医学青年走向创新的必需条件,开展医学创新项目评比是挖掘优质创新项目和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医学创新全流程服务体系是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的重要保障等。
简介:[摘要]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慢性病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中,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模式,让许多低龄人群也患上各类慢性病,早期的干预措施是减少和降低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探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管理对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意义,构建科学的医疗模式,加大健康教育的普及力量,进一步强化人们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达到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目的。本文主要对慢性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强化与实践意义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我国行内镜检查人群中预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白光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包括萎缩、肠化生、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白浊黏液等)。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抗H.pylori抗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H.pylori感染。计算每例患者的京都胃炎评分,分析各项内镜下表现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比值比[95%可信区间(95%CI)]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489例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246例,H.pylori未感染者243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2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215例,H.pylori未感染者27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7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31例,H.pylori未感染者216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预测胃黏膜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为88.14%(431/489)。肠化生在H.pylori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68.3%(140/205)比31.7%(65/205)、95.2%(99/104)比4.8%(5/104)、89.7%(35/39)比10.3%(4/39)、85.0%(227/267)比15.0%(40/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106.46、26.37、283.48,P均<0.01),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CI)分别为56.91%、73.25%、3.62(2.47~5.29),40.24%、97.94%、32.06 (12.76~80.57),14.23%、98.35%、9.91 (3.47~28.35),以及92.28%、83.54%、60.63 (34.02~108.08),其中萎缩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低,诊断效能一般。白浊黏液和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86.5%(32/37)比13.5%(5/37)、86.9%(146/168)比13.1%(22/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137.12,P均<0.01),该2项指标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CI)分别为13.01%、97.94%、7.12 (2.72~18.60)和59.35%、90.95%、14.67 (8.84~24.34),诊断效能均较理想。结论运用京都胃炎评分内镜下预测H.pylori感染适用于我国人群,但在单项表现中,萎缩和肠化生的诊断效能不佳,应同时关注有无白浊黏液或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日—2017年9月21日期间本院检验科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200份(对照组)和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200份(观察组)。将两组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假阴性率、阳性率依次为4.50%、34.00%;观察组的假阳性率为33.00%;对照组异常标本多为白细胞异常,和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目低下分别进行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使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降低漏诊率,有利于疾病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产前筛查的546例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结果筛查的546例孕妇中,共有58例胎儿心脏畸形,经上级医院会诊、产后复诊以及引产病理解剖后证实;其中54例被准确判断,4例出现漏诊,即2例肌部室间隔缺损与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缺损的内镜尚不足4mm。结论产前筛查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此种检查方法安全系数高、可准确定位、无创性,对严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2000例产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与价值。结果2000例产前检查孕妇中有41名胎儿心脏出现异常,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13例占31.7%,法洛四联症9例,占21.95%;心内膜垫缺损4例,占9.76%;右室双出口5例,占12.20%;大动脉转位4例,占9.76%,永存动脉干3例,占7.32%;单心房单心室3例,占7.3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漏诊4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占77.78%;大动脉转位2例,占71.4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可准确定位、无创性,对严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