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阮元编刻书籍考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勤奋治学、刻苦钻研,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校勘、文献、历算、舆地、金石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尤以训诂、考证之学见长...

  • 标签: 《经籍纂诂》 《畴人传》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尔雅》 训诂学
  • 简介:北魏时期,异姓贵族主要指拓跋同宗九姓和勋臣八姓。在通婚关系上,拓跋和同宗九姓因有血缘关系,“百世不通婚”;同宗九姓的通婚对象主要是少数族权贵和汉族大族。勋臣八姓成为宗室的主要通婚对象,但勋臣诸姓与宗室通婚也有亲疏之别。总的来看,与宗室通婚较频繁的勋姓,如穆氏、陆氏、于氏、尉氏等。而贺氏和刘氏等,由于其所出的贺兰部和独孤部曾有过与拓跋部争权的历史,故北魏建国后宗室与他们的联姻并不多见。除宗室外,异姓贵族通婚的对象以少数族居多,但汉族也不少。这说明。随着北魏政权汉化程度的加深,民族间的通婚范围更加广泛。

  • 标签: 北魏 异姓贵族 同宗 功勋 通婚
  • 简介:“半两”钱始行于战国之秦。自秦惠文王二年(—336)“初行钱”,经历秦朝、至汉武帝元狩四年(—119)铸“五铢”(其间武帝初年曾短期行“三铢”钱),前后跨越三个朝代,流通二百余年。从秦始皇时(—221)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法定货币,对以后的币制有着深远影响。其轻重、厚薄、大小有很多变化,但其文则始终为“半两”二字。尽管版别极多,笔意各殊,却因字数既少,笔划亦稀,一般研究者只据秦始皇统一文字,李斯创小篆为界,

  • 标签: 秦始皇 钱文 五铢 汉武帝 秦朝 李斯
  • 简介:本文补考了明清时期云南、山东所属州县6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 标签: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云南 山东
  • 简介:清代新疆官府通事考陈世明乾隆时期,清朝政府统一新疆,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行使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国家主权,于是由中央派遣的大批满、汉将军大臣纷纷来疆,驻守在南北疆各城镇,管理军事和行政事务。光绪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改军府制为郡县制,在新疆设置四道...

  • 标签: 清代新疆 新疆少数民族 吐鲁番 清朝政府 喀什噶尔 左宗棠
  • 简介: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中国北宋初期,已为学术界公认。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交子的诞生地,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实。这是中国的骄傲,成都的光荣。但交子的制造地点在成都的具体位置,一直没弄清楚。这一悬案已成为众多钱币研究者和广大钱币收藏者们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为此,笔者与金牛区钱币研究会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初步考证出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制造地在成都市金牛区辖区内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二院)一带.

  • 标签: 制造地点 交子 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第一 勘察设计院 成都市
  • 简介:牧野战前,周人积极实施了翦商策略。从现有史料来看,太王、王季和文王的战略手段一脉相承,各有特点:作为翦商战略的揭橥者,太王重视通过联姻改善与商人的关系,而"太伯奔吴"当是太王宏观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王季时期可能有一些过激的军事行动,与商人的关系转入了一个新的低谷;文王时期的对商政策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一方面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事奉殷商,另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征伐,从侧面实施了对大邑商的迂回包围,为最终克商铺平了道路。贯通来看,在牧野战前相当一段时期,商周之间的关系以斗争为主流,所谓的文王仁而纣王暴的史实是基于周人话语系统的历史叙述。

  • 标签: 文王 大邑商 季历 武王伐纣 迂回包围 武乙
  • 简介:金朝对官员赐谥始于太宗,世宗、章宗二朝达到顶峰。对官员赐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吸引汉族官员归附金朝,但随着谥号在国内的推广,国内各族官员都以得谥为美,国家对官员的赐谥也最终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金朝对官员赐谥并无民族芥蒂,获谥官员以三品为界,且官员谥号以二字谥和美谥为主,一字谥和平谥、恶谥较少出现。

  • 标签: 金朝 官员 谥号 等级
  • 简介: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福建所属州县7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 标签: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福建
  • 简介:竹林寺是佛教圣寺的一种特有名称,流传众多的竹林圣寺传说也包括嵩山竹林寺的内容。嵩山竹林寺为众多竹林寺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方面都使竹林寺传说更加丰满,据此也可大致确定嵩山竹林寺就在太室山嵩岳寺、法王寺北面某处。

  • 标签: 竹林寺 嵩山竹林寺 佛教
  • 简介:本文在汇集零散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汉一代士人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认为东汉二百年间,士人总数约为十五至十六万人。以五代计,平均每代约为三万人。

  • 标签: 千人 余人 儒林传 生徒 东汉初 地方官学
  • 简介:铜鼓纹饰立体蛙说李文铜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出现,是从炊器演变过来的①,源于云南②。除我国的西南诸省区发现有出土外,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均有出土,但以我国出土的为多。开启鼓面边沿饰蛙先河的是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中期...

  • 标签: 铜鼓纹饰 青蛙 灵山型 广西南部地区 古代铜鼓 冷水冲型
  • 简介:为严肃宫规,加强对太监的管理,乾隆二十八年经内务府奏请,于紫禁城外东北角围房设置恩丰仓,用以贮放太监等需用粮米。该仓共有大小仓厫12座74间,官厅5间,档案房5间,共84间。平时,内务府派遣监督、看守,使役人员分掌仓务、监守仓粮、负责洒扫等事;每届三年,钦遣大员查验一次,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和监察体系。这是清代仓厫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改变了清代的仓储结构和财政管理体制;也是清宫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宫中内务管理;更是紫禁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紫禁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恩丰仓 紫禁城 内务府 太监 内务管理
  • 简介:<正>本文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古籍和碑刻材料,对苗族的姓名历史和现在,作一探讨。一、古代苗族有支名无姓氏融水县北支苗族从贵州省迁入时,分为沙、分、鲁三个支系;至今已有500多年了。据苗族老人说,古代苗族只有支名无姓氏。红水乡高文村89岁高龄的贾青响说;“苗族有姓大约从我祖父那一代开始,以前是没有姓的。我们小的时候,见到汉人进村就说汉官来了,就跑去躲起来。只有村里的头人才

  • 标签: 苗族 融水县 姓名考 姓氏 父名 汉名
  • 简介:《傅子》辑本考曹东方,陈见微《傅子》,哲学著作,晋傅玄(217─-278年)撰。玄字休奕,魏晋之际哲学家、学者。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少孤奋。学识渊博,精通音律,善为文章。历官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封鹑觚男。武帝受禅迁司隶校尉,性亮直刚劲,贵...

  • 标签: 《傅子》 《群书治要》 物理论 辑本 严可均 《御览》
  • 简介:唐代鸿胪井石刻是唐朝与渤海国地方政权关系的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记载与论述该石刻正文的文字及石刻的式样、拓片的版本、鸿胪卿之名等方面多有错误,以致以讹传讹.本文重新作了考证,以恢复其真实面目.

  • 标签: 崔訢 靺鞨 鸿胪井 石刻
  • 简介:历史文献中所遇到的札刺亦儿部是蒙古兴起以前以及在蒙古统治时期活跃于北方与西域的一支草原游牧部落。由于札剌亦儿族源的史料缺乏,而且有些历史记载相互矛盾,因此学者们的研究多趋于推理并各持己见。本文试图结合史籍记载和语言学方法,对札刺亦儿族源及其名称的词源进行探讨并提出作者新的看法。

  • 标签: 札剌亦儿 药罗葛 族源 词源
  • 简介:郑易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易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易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易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易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易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郑易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
  • 简介:刘安是汉武帝时期最具有文才和学识的诸侯王,也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文化集团的领袖。古代典籍从《别录》、《汉书》到《四库全书总目》,官私书目著录的刘安及宾客的著述,以及后人伪托的作品,其书目共计49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辨甄别,除去同书异名15种和后人伪托的11种,比较可信的著述约22种。本文分为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两部分,就其名称、卷数在历代的流变存佚状况进行辨析,较为清晰地反映刘安及其淮南宾客的有关著述在传世中的变化情况。

  • 标签: 西汉初期 淮南王 刘安 文士集团 著述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