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学习和教学中,笔者感觉到本专业研究生与作曲系学生在学习背景、培养思路上有许多相同或接近的地方,其高学历层次的教学都必须持有观念、理论、方法与行为、实践、过程并行的方式。此外,在对来自不同文化的各种音乐产品进行体验或聆听的接受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树立从审美体验、文化体验到学术体验的三重认知境界,同时强调实践与理论、音乐(声)产品与行为、观念的对接。故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纳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思维和方法体系,辅以严格、严谨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确立起多样性音乐文化观,以取代建立在西方中心论基础之上的一元音乐艺术观和文化观。
简介:作为器乐音乐中与纯音乐相对的体裁之一——标题音乐(programmusic),从其诞生以来就极为引人关注同时又引起很大争议(主要体现为情感论美学与自律论美学之间的争辩)。虽然都是各持一家之言,但如果不能将其概念、内涵与表现特征廓清,则不但会对专业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与音乐评论,即便是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也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导。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标题音乐的发展沿革、创作过程特点、表现特征以及欣赏过程中音乐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的梳理,同时辅以接受美学的相关原理与音乐实践过程的对比,希望能够借以得出音乐欣赏过程中标题音乐在接受美学条件下的解读方式。
简介: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音乐艺术活动中的现象同样存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音乐的质和量研究的心理学方法主要表现为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两种趋向。从元认知的角度看,量性研究实质上体现了研究者自上而下对音乐心理理论假设检验的过程,质性研究则从根本上反映了研究者自下而上对音乐事件的心理分析与描述。但仅仅具有量性的定格,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将缺乏生态效度,仅靠质性的归纳又难以发现音乐心理现象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探讨音乐艺术活动中的心理规律,既要把握其量的规定性,更要把握其质的规定性。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揭示音乐艺术心理举质属性的一个质量连续体上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研究取向,它们反映了互补的两种心理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