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本文考察了两部(国内外各一部)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课文词汇的频率与复现.结果发现:出现次数上,平均词频较高,但教材低频词(出现次数≤2)的数量过多,教材高频词(出现次数≥3)的数量偏少;自然高频词的复现不足,自然中频词和低频词的复现力度相当薄弱;复现间隔上,跨册复现较好,但文本分布较低;词汇出现时的义项和搭配上,两部教材的处理也不太一致。
简介:婚姻与爱情是人类永久的话题,关于婚姻的讨论也从未消失过。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所以也导致了在婚姻观上的差异。《傲慢与偏见》中所折射出的婚姻观,不仅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价值认识,同时也使人们对于幸福的婚姻观有了更多的分析与思考。
简介:汉语有主谓谓语句这样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子,韩语也有和它非常相似的句子——双重主语句和话题化句。韩语的双重主语句和话题化句不但其范围刚好与汉语的主谓谓语句相当,而且所表达的功能也非常相似。我们认为汉语的主谓谓语句和韩语的双重主语句、话题化句实际上构成“话题一说明”结构,即话题结构。汉韩语法学界都认为这种句子是本语言语法的特点。但如果把汉语和韩语的情况放到一起考虑。这种特殊结构实际上是两种语言共有的。
简介:满族萨满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满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通过对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祭祀、神职人员以及跳神治病等方面的比较,可发现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各自都保留着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同时,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同为萨满教,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它们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等诸多方面。
简介:新散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并持续至今的一股新的散文创作潮流,是散文内部的一次文体革命,旨在寻求散文的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活力,其文体特征、审美取向等与传统散文大异其趣。虽然“新散文”这一命名尚未得到普遍一致的认同,新散文作者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美学主张,但这种特征鲜明具有探索意义的散文确实已经形成一种流派,其主要代表作家有张锐锋、周晓枫、祝勇、于坚、宁肯、庞培等。从文体特征上看,
简介:在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中,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着教学水平与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学生还停留在被动地接受文学知识层面,在教师主观教学中阅读和理解相关文学作品。所以,也导致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仍是表面的,其阅读与鉴赏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理解英美文学,从中感受英美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而提高和完善个人的人文素养。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个语音合成语料库。语料的设计考虑了音段和韵律,语料库中包含汉语的音节、词语、独白语句和情景对话语篇。语音的录制在卦限录音室中进行。语料库中还包括了科学的语料管理系统,它具有查询、浏览和更新等功能。
简介:库尔在本文中通过对约翰·洛克提出的两种科学——符号学和物理学的方法论的比较,用符号学和非符号学的方法来描绘生态系统。物理学和符号学间最重要的差异在于,物理现实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重复来求证,而符号现实的存在是多样的,我们需要将这些不同符号世界作为独特的个体来研究。关于符号域,库尔在文中给出了17条互补的定义,
简介:由于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禁酒传统,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烈酒即成为观察烈酒符号演变的较佳样本。本文试图通过广义语言学基本理论,对作为符号的烈酒的能指、所指变迁和规约、影响其意义生成的意识形态开展阐释和解读。
简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在德国已初具规模。本文对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进行了界定,梳理了它在各层面的体现,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项目合作与人员交流这两种传统模式和基于战略的协同创新四种新模式。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与企业长期协同关系、教学协同促进科研协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多主体协同等三点借鉴。
简介:网络文学这一话题在文学界引起关注和争论。文学家们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常进行相对的概念讨论和比较。网络只是对文学的创作、传播、阅读等工具性的改革,其文学本身没有改变,所以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不是对立关系。网络文学在满足广大网民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它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作者与读者都会成熟起来,未来的网络文学是值得期待的。
简介:本文通过对爱伦·坡小说的分析,试图探索这位美国作家作品中的黑色元素,即梦境与死亡。这二者充斥着爱伦坡小说,时而让他的读者不禁战栗,甚至毛骨悚然,时而感到悲怆的凄美。文章从爱伦·坡的生活环境和人生境遇出发,在他的几部主要作品里寻找隐藏其中的黑色元素,评述承载那抹黑色的梦境与死亡。
简介: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以故乡为原型,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故乡山东高密为原型,塑造了虚拟的"高密东北乡",并以此为阵地,艺术再现了乡亲们在历史变迁中各个时期的生活。福克纳对于莫言的启示,使莫言敢于构建自己的文学王国。本文从乡土情结和家族世系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两方面,来浅析两位作家的文学观。
简介:词汇习得一直是国内外二语习得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二语研究者们现在已取得共识,认为有效的词汇学习应该是无意识的习得和有意识的学习的结合。近来,国内的研究人员对附带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渐兴。然而,关于刻意教授词汇的实证研究几近于空白。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调查了六位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师的词汇讲解模式,并分析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
简介:《水死》是大江健三郎在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水死》既充满虚构的想象力,又饱含着对真实性的追求。在表达方法上,大江借助神话传说、“附体”的概念来展现想象力;通过重读、增设女性视角等方法来追求真实性。步入晚年的大江在此作品中将虚构和真实融合,在想象与事实之间,探索历史的真相,思考自我的身份。通过《水死》,大江在寻找作为一个小说家一生的轨迹。
简介:简单共现趋向结构表达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常用于矛盾情境,具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远距离认知事件的表述是该结构与其上层结构"VP来/去"共有的特点,结构中"来、去"已虚化为情态成分。
论明代辽东镇的建立与管理机制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词汇的频率与复现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解析
鄂温克萨满服饰的艺术造型与图腾崇拜
汉语主谓谓语句与韩语相应句式的对比
现代性、城市化与蒙古语诗歌
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比较研究
简论新散文的文体特征——兼与传统散文比较
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审美初探
汉语语音合成语料库的研究与建立
符号域与双重生态学:交流的悖论
中国烈酒的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简论
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
网络文学:大众文学的网络书写与传播
论出土文物拐骨与北方民族殡葬习俗
爱伦·坡小说中的黑色元素——梦境与死亡
故园的守望——莫言与福克纳家族世系小说之比较
大学英语课堂词汇讲解模式的分析与改进
大江健三郎《水死》的虚构与真实
简单共现趋向结构与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