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多元福利供给是破解我国福利短缺难题的根本之道。然而,怎样使多元福利运转起来,形成有效的供给网络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指出政策工具能够被解构为福利主体之间的互动方式,接着以S村互助式养老实践为个案,通过深描的方式,阐释了多元福利有效运转的逻辑。多元福利供给运转的动因来源于政策工具之间的压力与引力,运转的中介在于信息引导类工具的运用,运转的路径遵循了强制类工具出现促进了自愿类工具的增加,运转的结果编织了密集的政策网络。研究能帮助理解在人口空巢村不同政策工具的配套使用如何连带性动员多元福利供给的内在机理。文章也力求走出个案,对政策工具的操作化,多元福利模式的本体化以及政策移植的条件进行分析与归纳。其局限在于未能选择其他类型的农村社区进行对比研究。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构建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福布斯与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在传统环式民主失灵的前提下。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菁华并结合后现代语境后提出了话语指向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构成主义、碎片化与公共治理理论治理主体多元化,一些人的对话的反思性、对抗性与公共治理理论多中心主体参与的、更具回应性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存有共通之处。作为话语理论的分析工具,公共意向性、公共能量场、独白性的交流等话语语言都有助于我们对治理理论展开分析。
简介:意识形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传播信息化的时代,仅仅靠组织与行政力量推行和维系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远远不够,意识形态必须由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的“治理”。意识形态治理应防止简单化、扩大化以及左、右倾两种倾向。科学的意识形态治理应当建立新型运行体制,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意识形态的治理首先是主体治理,这既包括管理主体,也包括传播主体。意识形态治理必须把握治理的分寸,讲究治理的方式、方法;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要看对象与场合,要汪意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