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百余年来,对于"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争鸣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存在着认同还是不认同的博弈。中华民族究竟是不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是认同的基本出发点。这其中,认同具有连续性和差异性的特性。连续性所形成的华夏、汉族和中华民族三个认同记忆,作为大趋势的方向性运动,这个认同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要克服与整合差异性所造成的对中华民族认同记忆的差别,必须制定一体凝聚多元的大战略:一要确认中华民族的"国族"地位;二要中华民族入宪;三要设立中华民族团结大会。中华民族的认同非一日之功可奏效,可能还要经历很长时间,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一体凝聚多元,可以充分发挥中华民族认同的力量。
简介:在成都村政学院,来自全国的60多位长期聚焦基层实践、关注农村发展改革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建设、农村社区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展开研讨,并现场观摩调研'一核多元、合作共治'都江堰实践。都江堰这座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如何在基层治理改革方面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认可?
简介:法律文化作为描述一个法律系统样式以及精神特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而极具包容性的概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重新刻画了面向中国法学的世界法律版图。重新审视“一带一路”框架下法律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和相互影响,将会推动“互联互通”目标的实现。由于历史传统、语言文字、宗教民族、政治经济的差异,应全面、准确认识构建“一带一路”法律版图的艰巨性。法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流动性特征以及“一带一路”的地缘面向,需要重新确立有效的法律文化认识工具和超民族国家的系统单元,推动法学范式转型,促进实践导向型和合作导向型的比较法律文化的发展,为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创造条件。
简介:通过对2011-2016年全国救助管理系统的“中国救助管理交流群”等4个实名微信群与QQ群的参与式观察发现,这种网络平台对协同救助资源、信息与服务,创新救助方式,破解救助难点,提升业务素养,凝聚系统合力,优化服务机制具有显著的功能。近10年来,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老化加速与家庭功能弱化,陷入临时困境需要临时救助与庇护的人口在持续增多,这必然要求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功能转型与服务创新来回应这种社会需要与社会问题。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互联网+”时代不仅创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为救助管理服务功能创新与效率提升提供了路径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