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甜味抑制剂具有抑制多种糖类甜味的作用,用于含糖量较高的食品中调节甜度。本文介绍了甜味抑制剂在含糖食品中的应用,,用量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之间即可获得满意的抑甜效果。无须改变含糖食品原来的生产工艺,用法简单。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烹调方法对3种十字花科叶菜中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影响。方法:对娃娃菜、芥蓝、芥菜进行不同时间的焯煮、微波、蒸制,检测其中的总黄酮和3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在焯煮后剧烈下降至53.1%,微波处理后升高。β-胡萝卜素蒸后损失可忽略,蒸5min后叶黄素保存率在84%~97%之间;煮5min后β-胡萝卜素保存率为78%~100%,叶黄素为84%~87%,而微波处理5min后β-胡萝卜素保存率为60%~64%,叶黄素为77%~89%。结论:蒸制处理的保存效果最好,而微波处理后虽类胡萝卜素损失较大,但对保存类黄酮成分有益。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大鼠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IGF-Ⅰ,口服组连续30d,腹腔注射组连续15d;各组每隔5d测定血糖值,并于0d、15d、停药15d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生长激素和血清游离IGF-I;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胰腺分别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口服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游离IGF-Ⅰ显著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和血清游离IGF-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的胰腺形态以及β-细胞数量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牛初乳IGF-Ⅰ对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为保护胰腺β-细胞免受STZ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增殖.
简介: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芦荟多糖,并测定其抗肿瘤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芦荟多糖的条件。通过测定芦荟多糖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当料液比1/30(g/mL)、超声波功率600W、pH5.0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0.2%、提取温度49℃、提取时间16min。此条件下芦荟多糖的提取率为5.99%,比超声波辅助法和纤维素酶法分别提高了9.91%和37.38%。芦荟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当其质量浓度为160mg/mL时.使70%的HepG2细胞处于裂解状态。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芦荟多糖提取方法。
简介:目的:研究鱿鱼墨多肽酸法提取工艺及不同浓度鱿鱼墨多肽对DU-145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料液比、加酸量、酸解时间和酸解温度为因素.以酸解液的氨基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鱿鱼墨多肽的酸解条件。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DU-145和PC-3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和A0厄B双染法,观察鱿鱼墨多肽对DU-145和PC-3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酸法提取鱿鱼墨多肽最佳组合为0.02mol/L盐酸、酸提料液比1:1、酸解时间2h、酸解温度35℃:鱿鱼墨多肽对DU-145和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能诱导DU-145和PC-3细胞凋亡。结论:鱿鱼墨多肽能抑制DU-145和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
简介:以海参为原料,研究海参蛋白肽的抗氧化性以及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以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海参蛋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H2O2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参蛋白肽能够清除·OH,具有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海参蛋白肽的这种体外抗氧化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效应。海参蛋白肽显著降低氧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ROS水平和提高氧化损伤细胞活力(P〈0.05)。而且,海参蛋白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内HO-1mRNA表达(P〈0.05),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部分逆转海参蛋白肽对氧化损伤巨噬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海参蛋白肽通过上调RAW264.7巨噬细胞HO-1mRNA表达水平,发挥对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酸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酸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酸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酸分析表明:酸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酸胁迫抗性机制。
简介:为实现酒花中3种有效组分——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的同步检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这3种物质的同步检测体系。采用ODS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乙腈-1%甲酸溶液作流动相,非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70nm和288nm。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3种物质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精密度好(RSD〈1%),回收率在93%~106%之间。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步测定酒花中的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此外,考察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结果发现用中等极性溶剂提取这3种物质的效果较好。
简介:通过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损伤,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丝胶抗氧化肽段SP2、SP3低、中、高质量浓度(50,100,200μg/mL)对细胞免受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P2和SP3(100,200μg/mL)处理组显著提高了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SOD,CAT和GSH-Px酶水平(P〈0.05)以及细胞的NO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细胞中MDA水平(P〈0.05)。SP2、SP3肽段对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本研究为开发丝胶抗氧化肽功能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合理开发和利用丝胶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