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经过超声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有60例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阳性率为92.31%,其中已经形成斑块的患者有55例,占病人85.6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7.3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30.1±4.5)%,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39.7±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5.6±7.4);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3.2±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神经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采用神经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狭窄血管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流速、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在狭窄血管再通率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治疗前而言,在狭窄血管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流速、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的相关数据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在狭窄血管再通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介入机械取栓手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大血管病变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自(2021.01-2023.01)我院收治者,共有76例。随机均分为对比、联合二组,38例/组,治疗手段分别为内科保守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或者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不同治疗的治疗有效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分析治疗有效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第一项联合组高于对比组(P<0.05),第二项组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保守治疗或者静脉溶栓治疗而言,为研究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或者单纯栓塞取栓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在单盲实验下将患者归入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对比患者NIHSS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分值;统计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1L-1β)对比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NIHSS治疗后的指标偏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1L-1β)指标偏低,(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协同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中的运用。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实验选用药物阿司匹林医治,研究组选用辛伐他汀协同阿司匹林医治。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1年随诊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为96.00%,常规组实验总有效为76.00%,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12个月的随访发现,研究组,2例脑出血,发生率为8.00%,常规组,3例脑出血,发生率为12.00%,经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00%,1例再发脑梗,发生率为4.00%, 常规组,2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8.00%,1例再发脑梗,发生率为4.00%,经对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辛伐他汀协同阿司匹林能合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改进神经情况,短期内和长久功效均好于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科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疗程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是(7.63±1.49)分,和对照组的(13.92±2.14)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6.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科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疗程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是(7.63±1.49)分,和对照组的(13.92±2.14)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6.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技术逐渐运用到临床实验的价值,主要针对的病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方法 随机选择100名在同一医院问诊此类病的患者。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50人,一组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利用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检查所有人病情,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中膜厚度是多少,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怎么样,还有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分别是多少。结果 以下为实验组情况,数据表明0.8,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据表明0.94,有内-中膜厚度增加,数据表明0.44,有颈动脉狭窄;观察对照组,数据表明0.1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据表明0.24,有内-中膜厚度增加,数据表明0.12,有颈动脉狭窄;结果表明,实验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现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但是也有不符合的,比如颈总动脉收缩期内,最大的血流速度数据;而在舒张期内,实验组最小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数据有意义。结论 采用这种检测技术,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对病情的判断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优质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和 Barthe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NIHSS 评分和 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宣教评分为92.54±1.67、91.65±1.97、92.54±1.65,优于对照组89.76±1.54、87.77±1.01、89.55±1.98。结论:在缺血性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强化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满意度,整体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