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实施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均行CT扫描,对照组(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试验组(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各26例。观察阳性检出率,评估CT图像质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检出肺动脉栓塞17例(65.4%),对照组检出19例(73.1%),且CT图像评分差异不大(P>0.05)。试验组CT值、噪声大于对照组,SNR、CNR、D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和常规扫描相比,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接近,但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少,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CF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120例中晚期肝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法进行介入化疗。对照组灌注栓塞药物为:5-Fu1000~1.500mg,MMC10mg,ADM40~60mg,再用40%碘化油20~30ml混合乳化后栓塞肿瘤远端血供,间隔期为1~3个月1次,共4~5次。联合CF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另加CF200mg/m^2进行灌注。结果联合CF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CF治疗组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CF与介入化疗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简介:目的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者以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随机治疗两组伴有高血脂的冠心病患者,探讨两这种降脂疗法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冠心病伴高血脂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应用辛伐他汀40mg/d;B组31例,辛伐他汀的剂量为20mg/d。分别统计和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并与治疗前1年比较,测定血脂有关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数目显著少于治疗前1年内发生数,但治疗后1年内两组之间发生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4周和1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三酰甘油(TG)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显著降低(p〈0.01,p〈0.05);组间比较显示,A组TC下降水平显著大于B组(P〈0.01,P〈0.05)。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增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意义。与血脂指标变化的同时,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结论辛伐他汀40mg/d与20mg/d治疗后均出现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血清TC、LDL-C、ApoA、TG和CRP等显著降低;前者治疗后TC下降水平显著大于后者。两种剂量的治疗均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调脂、抗炎和防治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但费用一疗效意义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2月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5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消瘿丸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压迫感消失时间、结节消失时间、颈部胀闷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压迫感消失时间、结节消失时间、颈部胀闷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和改善症状。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5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均无患者出现肌酸激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小于治疗前,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冠心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20mg/d,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于病情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加大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情况,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肾病风湿免疫科接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回顾并分析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共100例。结果:本次实验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共70例需要剂量调整,占比62.50%,已调整的占需调整的30.00%(21/70)。结论: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时,应按照其个人情况以及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合理用药,制定针对性用药方案,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而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在应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所以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住院药房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时段:2020.1~2020.12月、2021.1~2021.12月,研究对象为以上两个时段分别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按不同时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工配药、摆药,观察组采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配药、摆药,对比两组药品准备时间、摆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摆药时间、核对药品时间、药品准备时间两组相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大剂量L-精氨酸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大鼠血清,胰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胰腺组织巯基物质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结果血清NO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趋势,胰腺组织NO则一过性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组织内巯基物质含量明显减法,MDA含量明显增加,而别嘌呤醇可对抗这种变化,并可显著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的增高程度,减轻胰腺损伤。结论以巯基物质为代表的机体的防御体系与以MDA为代表的损伤体系的失衡可能是大剂量L-精氨酸造成胰腺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别嘌呤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的胰腺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用于通风急性发作病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痛风急性发作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用药剂量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的用药方案,对照组采用中剂量的用药方案,对比两组不同用药方案下所得到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数据之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在对治疗结果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低剂量的用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