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查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者中Smad4基因突变及听力情况。方法根据2000年Shovlin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对7例ENG和ACVRL1基因筛查均阴性的HHT患者进行Smad4基因筛查和听力检查。结果7例患者smad4基因测序均未发现突变位点,2例患者除严重鼻出血外还伴肝脏血管畸形,7例患者均无听力障碍、胃肠出血者及肠息肉患者。结论Smad4基因与HHT、耳聋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SMAD4基因 耳聋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对1例外耳道基底细胞癌患者,予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右颞骨部分切除+腹部脂肪取出+术腔脂肪填塞术。术后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左耳后下方切口及耳前切口愈合欠佳,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要求出院,规律返回护理门诊继续换药。结论外耳道基底细胞癌确诊后,积极有效地治疗与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减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外耳道基底细胞癌 治疗方法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加压素对大鼠内耳细胞信号转导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压素引起膜迷路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精氨酸加压素50μg/kg,每天1次,共1周;取出听泡,提取内耳总RNA,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然后和大鼠cDNA芯片杂交,显示加压素注射前后大鼠内耳mRNA表达强度变化.结果筛选出和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0条,Ratio>5的上调的基因有Chnl,Pak3和Ptprc.结论加压素可能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方面影响内耳的液体平衡,从而导致膜迷路积水.

  • 标签: 加压素 内耳 膜迷路积水 细胞信号转导 CDNA芯片
  • 简介:目的构建含有人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cellleukemia-1,MCL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为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构建并鉴定pEGFP-MCL1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MCL1真核表达质粒在293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MCL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MCL1蛋白的表达。结果阳性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含有MCL1基因片段,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MCL1序列相同。重组pEGFP-MCL1真核表达质粒转入293细胞系后24小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RT-PCR能够扩增出MCL1的条带,WesternBlot检测出40kDa大小的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人全长MCL1基因和pEGFP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且能在哺乳动物293细胞系中表达。

  • 标签: MCL1基因(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 质粒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a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采取5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纳入研究,并给予基础治疗,采集治疗前后牙周临床参数,并测定龈沟液中TNF-α、IL-1a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作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病例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水平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a(IL-1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PD、AL、SBI、龈沟液TNF-α、IL-1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a参与牙周病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1a 牙周病
  • 简介: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是声音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个传入性突触结构,因其空间分布呈带状,故常被称为“带状突触”。这些带状突触是声音信号传导和释放的重要节点,在听觉形成和听力损伤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耳蜗体积小,带状突触所在的位置深、数量少,长期以来,关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耳蜗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感音神经性聋 中枢神经系统 突触结构 信息传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1和TIMP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MMP1和TIMP4基因在20例喉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mRN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应用SP法检测其在50例喉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MMP1mRNA喉癌组织中的表达0.548±0.274髙于癌旁组织0.215±0.181(P<0.05),TIMP4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0.478±0.24低于癌旁组织0.223±0.161(P<0.05);MMP1在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0%和27.2%;TIMP4在其两组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54.0%和86.36%;MMP1和TIMP4mRNA及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喉癌组织中MMP1和TIMP4mRNA及蛋白表达未检测到相关性(P>0.05)。结论MMP1和TIMP4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它们有可能作为确定喉癌转移和预后的新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喉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钛颗粒刺激人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cytes,PBMC)表达HMGB1、MIF的情况,为临床防治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松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培养人血单个核细胞,用培养液、钛颗粒及LPS刺激,通过ELISA方法检测HMGB1、NF-?B和MIF表达。结果将分离得到的人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PBMC+培养液)、钛颗粒组(0.1%钛颗粒+PBMC+培养液)、阳性对照组(LPS+PBMC+培养液),观察24h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HMGB1、NF-?B和MIF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0.05。结果HMGB1在钛颗粒刺激下表达6.73±0.19ng/ml,空白组表达为1.86±0.24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阳性组表达为7.51±0.32ng/ml,与钛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在钛颗粒刺激下表达7.74±0.19ng/ml,空白组表达为3.93±0.11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阳性组表达为9.16±0.55ng/ml,与钛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B在钛颗粒刺激下表达18.76±1.15,空白组表达为9.57±1.38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阳性组表达为20.31±1.02ng/ml,与钛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颗粒刺激人血单个核细胞激活NF-?B通路,且HMGB1、MIF作为免疫炎性因子合成释放增多,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无菌松动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钛颗粒 人血单个核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核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EGF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AMs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的表达以及EGFR的表达情况,比较TAMs和EGFR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浸润强度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癌组织中两者平均IOD值的相关性。结果TAMs在95例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5.3%(81/95),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TAMs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的侵润深度有关(P<0.05),TAMs在癌肿组织阳性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Ms与EGFR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4,P<0.05)。结论TAMs在结肠癌中有明显的阳性表达,TAMs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

  • 标签: 结肠癌 TAMs 巨噬细胞 EGFR
  • 简介:目的构建含有人E2F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腺病毒载体,为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E2F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双链DNA,将其与酶切线性化的pDC315-EGFP载体片段连接,构建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并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对重组腺病毒进行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方法验证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穿梭质粒的构建;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蛋白质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质粒pDC315-GFP-E2F2和重组腺病毒表达E2F2蛋白情况。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与设计一致;经荧光显微镜检测,分别由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重组腺病毒转染的HEK293细胞均可观察到GFP表达;经WesternBlot检测出在72kDa~95kDa处有条特征带,其大小和E2F2-GFP融合蛋白(~76kDa)相吻合;滴度测定为1×1011PFU/ml(PFU,plaqueformingunit,空斑形成单位)。结论成功构建了人E2F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在HEK293细胞中表达。

  • 标签: E2F2基因 重组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人单个核细胞中MIF、HMGB1、NF-?B的表达,初步探讨关节松动的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Ficoll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分离静脉血中PBMC,分别用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内固定患者血清(内固定对照组)及关节松动患者血清刺激培养后PBMC,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PBMC中MIF、HMGB1mRNA、NF-?B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F的量存在组间明显差异(F=135.633,P=0.000,P<0.05);NF-?B的量同样也存在组间明显差异(F=436.75,P=0.000,P<0.05);HMGB1mRNA在不同组别的表达有明显差异(F=11.935,P=0.006,P<0.05)。MIF与NF-?B表达(r=0.613,P<0.05)具有正相关,NF-?B与HMGB1mRNA表达正相关(r=0.437,P<0.05)。结果MIF、HMGB1、NF-?B在三组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且MIF与NF-?B的表达、HMGB1与NF-?B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MGB1通过信号转导通路激活NF-?B的活性,NF-?B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MIF,MIF、HMGB1、NF-?B形成细胞炎性因子网络,可能参与关节松动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人单核细胞 免疫炎性反应 MIF HMGB1 NF-?B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蜗毛细胞损害与中药复方健耳剂两种喂药方法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1月龄C57BL/6J小鼠22只用于本实验,其中4只小鼠每日饮用自来水直到出生后3个月作为幼龄对照组;6只小鼠每日饮用自来水直到出生后7个月作为老年性聋对照组;6只小鼠每日自动饮用中药复方健耳剂直到出生后7个月;另6只小鼠每日自动饮用同样中药至4个月后改用每日人工灌服直到出生后7个月。各组动物实验到期终止后,取耳蜗进行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将全耳蜗内、外毛细胞计数结果输入计算机并应用耳蜗图软件进行耳蜗毛细胞密度对比分析,其中选择基底膜上重要的病变区间的毛细胞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月龄对照组小鼠耳蜗外、内毛细胞缺损仅仅出现在耳蜗底回钩端区域;7月龄对照组外、内毛细胞缺损从底回基底膜起始端扩展到距离耳蜗顶端约40%区域;7月龄中药灌服组和自动饮用组动物的内、外毛细胞缺损范围和程度相似,均显著比7月龄对照组为轻(P〈0.001)。结论中药复方健耳剂能够有效延缓C57BL/6J小鼠老年性耳蜗毛细胞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两种喂药方式所起作用相同(P〉0.05),其药理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清除活性氧,保护线粒体等作用相关。

  • 标签: C57BL/6J小鼠 老年性聋 毛细胞 中药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外伤性鼓膜穿孔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用浸湿bFGF的压薄无菌棉片贴补,并每日两次用bFGF喷耳;对照组22例仅用贴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8.3%,平均愈合时间为10.6天;对照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63.6%,平均愈合时间为22.2天。结论bFGF浸湿棉片贴补加喷耳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可促进穿孔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鼓膜穿孔 外伤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⑧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对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进行检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6247名受检耳聋残疾人群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7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83%(177/6247)。IVS7—2A〉G突变携带者141例(纯合27例,单杂合突变114例),2168A〉G突变携带者26例(纯合4例,单杂合突变22例),SLC26A4基因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0例。针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例数为41例,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66%(41/6247)。结论1、在6247例耳聋残疾人中,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检测能够明确分子学诊断的占总体的0.46%(41/6247);2、在北京地区持证聋人群体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较我院门诊就诊的耳聋患者低,此项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北京地区残疾人群中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布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耳聋残疾人群明确诊断或指导进一步诊断,并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检测阳性患者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耳聋 基因 SLC26A4 芯片 大前庭水管 分子遗传学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8例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实验组60例术腔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对照组68例术腔未应用任何贴覆物.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术腔愈合情况及上皮化时间.结果术后实验组术腔光滑、渗液少,易清理,平均上皮化时间为4.2周,对照组术腔渗出较多,清理困难、换药频繁,平均上皮化时间11.5周;两组术后上皮化时间行t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贴覆的术腔,上皮化时间短、干耳快,抗感染能力强、减少术后复发.

  • 标签: 中耳炎 胆脂瘤 乳突根治术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上皮化
  • 简介:摘要不饱和脂肪酸10-羟基-2-癸烯酸又名蜂王酸(10-HDA),是蜂王浆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具有抗肿瘤、抗菌活性和刺激胶原蛋白产生的作用,吸引了世界各地对10-HDA药理特性的研究。然而,10-HDA对紫外线(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影响却罕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测量I型前胶原蛋白(PI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变化,检测10-HDA对UVB诱导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影响。结果10-HAD使I型前胶原蛋白和TGF-β1含量增加,但是金属蛋白酶-1的水平并没有改变。因此,10-HDA可能是通过增强胶原蛋白的合成而对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进行保护。

  • 标签: 10-HAD MMP-1 光老化 I型前胶原蛋白 TGF-&beta 1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探讨PBMC与耳蜗组织中GR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5mg/ml,10mg/kg/day)腹腔连续注射7天,对照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连续注射7天。给药结束后次日取豚鼠PBMC及双侧耳蜗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豚鼠PBMC和左耳耳蜗组织中GR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结果半定量分析豚鼠PBMC和右侧耳蜗组织中GR蛋白的含量,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一步分析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mRNA及GR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及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GRmRNA与GR蛋白在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地塞米松组PBMC及耳蜗组织中GRmRNA与GR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的PBMC与耳蜗组织的GRmRNA、GR蛋白表达量存在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豚鼠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使PBMC与耳蜗组织中的GRmRNA、GR蛋白含量均同步上调,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mRNA、GR蛋白的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PBMC中GR含量可间接反映耳蜗组织的GR表达水平。

  • 标签: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耳蜗 豚鼠
  • 简介:目的:以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c.919-2A>G和p.H723R为对象,研究SLC26A4基因单等位基因突变在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enlargedvestibularaqueduct,EVA)耳聋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并通过与正常听力人群的比较评估该疾病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检出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Sanger测序对121例EVA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剪切位点的序列筛查,经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对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进行热点突变筛查,分别确定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在两组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21例EVA耳聋患者中有78例样本检出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12例样本检出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6例为c.919-2A>G单杂合突变,2例为p.H723R单杂合突变,共占患病人群的6.61%;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中发现33例c.919-2A>G和9例p.H723R单杂合突变,占对照人群的1.37%;Fisher’sexact检验显示,SLC26A4基因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的出现率在EVA耳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在EVA耳聋患者中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提示携带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EVA耳聋患者可能存在无法用常规外显子测序方法所检出的其它致病基因突变,需进一步研究,并在相关遗传咨询中加以注意。

  • 标签: 前庭导水管扩大 SLC26A4 单等位基因突变 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