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
  • 简介:<正>本文是ISPD(国际产前诊断学会)发表在2012年32卷《PrenatalDiagnosis》上的即时评论(2011—10—24),关注点是当前正走向临床的基于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唐氏综合征MPS产前筛查技术。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在进入临床的过程中应认真制订技术应用规范。主要观点如下:1.需要更多证据明确MPS能否用于产前人群筛查,这些证据包括:在低危人群中的检测效果;能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孕妇外周血 前景广阔 产前筛查 技术应用
  • 简介:总结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通过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实施人性化关怀的各项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性化服务 护理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多毛、肥胖,合并双侧卵巢囊性增大,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hormone,L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ne,FSH)比值升高。多项研究提示,PCOS与正常卵巢间存在卵泡发育内在因素不同,PCOS的原发障碍可能位于卵巢,导致从原始卵泡发育到初级卵泡的早期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调节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发育的内在调控因子是重要机制之一,生长因子、神经肽等是被广泛研究的潜在的卵巢内调节因子,而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卵巢调节因子之一,其与PCOS的相关性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对细胞因子与PCOS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报道。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细胞因子 syndrome 内分泌紊乱疾病 垂体促性腺激素 PCOS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4例SSSS。结果:14例患者临床治愈(体温正常、皮疹脱屑消失)。结论:早期诊断SSSS是关键,经过局部护理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弥漫性红斑 触痛 口角放射状皲裂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Tei指数(TI)并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胎儿左、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公布的妊高征诊断标准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正常妊娠孕妇(60例);B组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组(22例);C组为重度子痫前期组(24例)。采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胎儿在同一心动周期内的左心室Tei指数(LTI)和右心室Tei指数(RTI)。结果TI与孕周(GA)及胎心率(FHR)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3组LTI和RTI逐渐升高(P<0.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医师测量同一胎儿的LTI和RTI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3及0.979,不同医师测量同一胎儿的LTI和RTI的ICC分别为0.805及0.822。结论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胎儿LTI及RTI能简便、准确、有效地综合评价妊高征患者胎儿左、右心室的整体功能,且重复性好。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妊高征 双多普勒 TEI指数
  • 简介:由于国家对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的日益重视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开展了大范围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减少唐氏患儿的出生上有显著进步。随着医疗辐射面的增大、唐氏综合征产前检查的深入,在临床遗传咨询、筛查及诊断前的知情同意、异常胎儿终止妊娠方面涉及的伦理问题和争论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从伦理学角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使我国的产前诊断向着有序、合理、快速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伦理学问题
  • 简介: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合并妊娠不同干预时机对产科和围产结局的影响,探讨APS早期干预对于降低产科并发症和改善母儿结局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并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围孕期和孕期针对APS不同的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组、孕前干预组、〈孕14周干预组及≥孕14周干预组,分析妊娠期APS干预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PS未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干预组(P〈0.008);孕早期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孕14周后干预组(P〈0.008)。APS未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血栓的发生率均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率在APS不同干预时机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孕〈14周干预与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OR=5.515,95%CI:1.876~16.215,P=0.027)。结论早期排查和干预APS有利于改善APS妊娠者的产科和围产结局。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妊娠结局 早发子痫前期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和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断为PCOS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19例)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20例)。药物组用口服避孕药(oralcontraceptives,OC)治疗3个周期后行促排卵治疗;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dectrocoagualtionlaparoscopicovariandrillingtechnique,LO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6个月的自然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结果LOD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恢复排卵的月经周期数和妊娠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LOD可提高PCOS患者术后的妊娠率。部分难治的不孕症患者对药物促排卵无反应,或虽有排卵但未妊娠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腹腔镜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最新一期的《PrenatalDiagnosis》上。文章旨在通过对正常胎儿及21三体胎儿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发病率的研究来评估ARSA作为21三体超声标记物的潜在价值。文章作者在历时17个月的时间里,对2081例孕中期妇女进行筛查后发现,有23例(1.1%)患有

  • 标签: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三体综合征 标记物 正常胎儿 发病率 超声
  • 简介:综合征出血热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少尿、无尿。甚至患者死亡。我科自2008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救治肾病综合症出血热、肾功能衰竭患者11例,体会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病综合症 出血热 肾功能衰竭
  • 简介:唐氏综合征,也称先天愚型或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之一,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600~1/800。该病以患儿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为突出特点。由于唐氏综合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因此对此类患儿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为防止此类患儿出生而对其进行产前筛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迄今为止,可采用胎儿生物测量、母体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妊娠早期、中期对该病进行筛查。抑制素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标志物,它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以下将系统介绍抑制素A的结构、孕期血清浓度特点和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及其在孕中期唐氏筛查中的应用。

  • 标签: 抑制素A 唐氏综合征 孕中期 产前筛查
  • 简介:<正>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是由于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所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染色体病,因此也称为4p-综合征。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具有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肌张力减退、癫痫、先心病、骨骼畸形等各种异常。新生儿发病率为1/50000[1],男女患者比例1∶2,国内罕见报道。本中心在对一例可疑染色体异常的患儿进行

  • 标签: 比较基因组杂交 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 染色体异常 文献复习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FVC、FEVl、FEVl/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P〈O.05)。结论:在COPD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1例乳腺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有、无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周围正常组织VEGF-C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和在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和34.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和无转移淋巴结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1.9%和30.0%和25.0;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可能通过VEGF-C的高表达刺激新生淋巴的生成,诱导肿瘤细胞进入淋巴中,以促进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乳镜(FDS)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FDS检查乳头溢液患者523例,发现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09例(39.96%)。209例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93例良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16例恶性病变(乳头状瘤恶变6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钙化、乳腺腺病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1例)分别行保留乳房手术5例,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假体即时置入术4例;所有手术采用FDS结合扩张探针定位法。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时间5~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结果193例良性病变患者全部治愈,除2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无复发。16例恶性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应用FDS诊断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有临床参考价值,辅助手术定位准确,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