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法及患病因素,为突发性聋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确诊为突发性聋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单双号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对疾病特点的个体化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影响突发性聋患病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偏大(OR=2.087)、发病时间长(OR=1.879)及有并发症(OR=2.093)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中可能的患病因素精神压力大与过于劳累人数构成比最大。结论突发性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过程中更关注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及并发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适当缓解精神压力、减少劳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突发性聋的风险。

  • 标签: 突发性聋 并发症 患病因素 总有效率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VHD)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8例SD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高,SDVHD的检出率逐步增高.60~69岁为19.3%.70~79岁36.8%.80~90岁54.5%.≥90岁100%;其病变程度亦加重,并发症增多。其临床改变为:主动脉瓣环或瓣膜钙化占47.5%.二尖瓣或瓣环钙化24.6%.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有钙化32.2%,主动脉瓣伴三尖瓣钙化1.7%。61.0%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增龄是SDVHD易患因素,瓣膜环或瓣膜钙化的部位以主动脉瓣最高.其次为二尖瓣。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CTO病变患者96例,分为PCI组(75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观察PCI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75例CTO患者经PCI治疗后成功开通64例(85.3%)。治疗后1周后两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CI组治疗后CK-MB[(16.28±4.12)U/L比(14.26±7.12)U/L]、cTnT[(0.32±0.14)ng/ml比(0.22±0.12)ng/ml]和NT-proBNP[(1029.27±332.86)pg/ml比(879.73±332.86)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后超声心电图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79.4±20.1)ml/m2比(68.2±22.4)ml/m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49.1±17.2)ml/m2比(39.2±16.3)ml/m2]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8.0)%比(46.8±8.2)%]显著升高(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痛时间>3年、心肌梗死病史、合并三支病变、靶血管开口闭塞是影响CTO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42~0.992,P均<0.01)。结论:PCI治疗可以改善CTO患者冠脉血流灌注、心功能和心室重构,而胸痛时间、心肌梗死病史、合并三支病变、靶血管开口闭塞是影响CTO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冠状动脉闭塞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发病率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MP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明显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240例,比较伴发MPS(MPS组,64例)与无MPS者(MPS组,176例)患有脑白质损害、静止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PS的危险因素。结果MPS组较无MPS组患者的年龄(P〈0.05)、出现脑白质损害的比例(P〈0.01)及糖尿病的比例(P〈0.01)明显增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损害、糖尿病及年龄仍是M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PS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其发生与脑白质损害、糖尿病有显著关系。

  • 标签: 帕金森病 糖尿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IS)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7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8%,小动脉脑梗死占14.0%,心源性脑栓塞占10.5%,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8.8%,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43.9%。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为高血压(31.6%),饮酒(29.8%),吸烟(26.3%),血脂异常(24.6%),糖尿病(12.3%)。高危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较老年人更加多样化,应重视对其病因的寻找。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青年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1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占比例的73.4%,其中55例胃溃疡患者有37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67.3%,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4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72.3%,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有3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83.8%。年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饮食习惯、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机率。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紧张型头痛的心理因素及中枢调控机制异常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根据分型标准分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组30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组3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外感受抑制试验及神经心理评估,测定第一、第二外感受抑制期(ESP)的潜伏期、时程及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偶发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时限及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时限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时限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但改变不及慢性紧张型头痛组显著(P〈0.05)。结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无明显心理障碍及中枢调控异常存在;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中枢性疼痛调节机制异常及焦虑状态;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相对轻微的中枢调控异常;心理因素或参与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机制,促进中枢调控机制的异常。

  • 标签: 紧张性头痛 心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并研究其对策。方法2015年5月到2015年8月期间,对我市街道辖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深入访谈,收集相关资料。结果老龄居民年龄越大,其在两周内的患病率就越高,患慢性病的患病率就越大;女性的患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惯心病;老龄居民对老年慢性病预防咨询需求高达89.7%。结论老年社区护理服务需结合实际,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

  • 标签: 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影响因素 老龄化
  • 简介: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患有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血清肌酐浓度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58例,非造影剂肾病组(非CIN组)312例,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58例发生CIN,发生率为15.67%;相关分析发现年龄(r=0.193,P〈0.001)、Ⅱ型糖尿病(r=0.104,P=0.045)、肾功能不全(r=0.331,P〈0.001)、糖尿病肾病(r=0.150,P=0.004)、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r=0.164,P=0.002)、贫血(r=0.127,P=0.015)、利尿药(r=0.300,尸〈0.001)的使用与CIN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手术前后使用利尿药为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和手术前后使用利尿药是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在进行PCI治疗前应进做好预防措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无意识障碍组5745例(GCS〉8分)和意识障碍组591例(GCS≤8分)。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GCS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与社会学因素,以及院前急救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亚型与意识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意识障碍组低教育程度(60.9%vs46.7%,P=0.000)、利用救护车到院(62.1%vs18.5%,P=0.000)、心房颤动(10.0%vs4.8%,P=0.000)、出血性脑卒中(60.9%vs20.8%,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有规律饮酒(19.3%vs27.7%,P=0.000)、缺血性脑卒中(36.9%vs78.3%,P=0.000)比例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组。GCS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和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CI:0.804-0.858,P〈0.01)和0.768(95%CI:0.748-0.787,P〈0.01)。与无意识障碍组有关的因素有高水平教育、院前延误〉6h、有规律饮酒、出血性脑卒中、到院交通方式(救护车)、心房颤动(P〈0.01)。结论GCS可以提供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的信息。

  • 标签: 卒中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房颤动 教育程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并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例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并存的患者按照入院诊断的先后顺序,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组和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两组均为6例.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及血淀粉酶、肌钙蛋白浓度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的临床特点均有胸闷、胸痛和(或)腹痛症状,体征方面均有腹部压痛.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组中,血清肌钙蛋白中位数数值比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血清淀粉酶值中位数数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组则比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疾病并存时临床转归不理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并存时病情凶险,预后差.当患者有胸闷、胸痛,同时又伴有腹痛和腹部压痛等临床表现时,应警惕两种疾病并存的可能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 相关因素分析性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后1周内入住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将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对出血转化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症状、体征加重分为症状性出血转化组(SHT组)和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ASHT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入院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变量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598例,249例(9.6%)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其中28例(1.1%)为SHT。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及吸烟比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急性卒中治疗Orgl0172试验(TOAST)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T组与ASHT组比较,所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高脂血症(OR:0.588,95%CI:0.374~0.924,P=0.021)、心房颤动(OR=3.188,95%CI:2.159~4.707,P〈0.001)、血糖(OR=1.081,95%C1:1.044~1.119,P〈0.001)、NIHSS评分(OR=1.305,95%CI:1.170~1.455,P〈0.001),高脂血症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心房颤动、血糖、NIHSS评分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TOAST分型中,相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315,95%CI:0.167—0.5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去除自变量心房颤动,则TOAST分型中,对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心源性栓塞型卒中与出血转化呈独立正相关(OR=2.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变化,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的流行现状,为疾控部门制定中青年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2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病因诊断。另统计我院该期间收治的所有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卒中类型。分析中青年脑卒中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比例、疾病构成、危险因素及病因诊断。结果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共计1740例,同期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共计9798例。脑卒中发病年龄集中于62.5±13.3岁,但中青年患者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中青年脑卒中男女比为1.63/1;41~50岁的卒中患者逐年增加。年龄为18~50岁的中青年脑卒中不同年龄段疾病构成以脑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梗死。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但40岁以下患者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心瓣膜病、糖尿病。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病因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动脉瘤、动脉畸形。结论41.50岁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高峰期。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瘤、动脉畸形是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

  • 标签: 中青年 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危险因素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及CMB与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收集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经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除急性脑梗死,根据SWI结果分为2组,CMB组41例,其中深部/幕下型CMB23例和单纯脑叶型CMB18例,非CMB组139例。记录临床资料,检测炎性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MB组hs-CRP、IL-6和MMP-9水平均高于非CMB组(P〈0.01)。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OR=1.105、8.545、1.617、6.243、1.117,P〈0.05)及hs-CRP、IL-6、MMP-9(OR=1.575、1.683、1.302,P〈0.05)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MB灶数目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r=0.382、0.325,P〈0.05)及hs-CRP、IL-6、MMP-9水平(r=0.507、0.517、0.672,P〈0.05)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炎性介质水平均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商河县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及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因素,为该地高血压患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在商河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710例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编制调查表及体格检查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高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70.94%(男性为71.01%,女性为70.89%),高血压控制率为11.73%(男性为10.45%,女性为12.8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0.73,95%CI:0.58-0.92)、运动(OR=0.61,95%CI:0.47-0.79)、有高血压家族史(OR=0.45,95%CI:0.33-0.62)的高血压人群控制率高,饮食偏咸(OR=1.70,95%CI:1.37-2.11)、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ratio,WHtR)≥0.5(OR=1.53,95%CI:1.24-1.89)的高血压人群控制率低。结论该地高血压治疗率高,但控制率低,应加强行为生活方式方面的干预,进行综合防治。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随访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置入支架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2±6.76)μmol/L比(10.90±4.51)μmol/L]显著降低、支架直径[(3.06±0.86)mm比(2.87±0.44)mm]显著减小,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5,P=0.035),而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857,0.850,P=0.044,0.042)。结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中青年女性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2006年3月~4月,对北京市沙河镇血压正常高值中青年女性775人进行了基线调查,2009年9月~10月进行复查,了解新发高血压情况,分析基线特征与该人群新发高血压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人群基线平均血压为(126.8±6.7/80.2±5.6)mmHg,3.5年后复查平均血压为(128.2±13.9/79.2±8.8)mmHg.高血压发病率23.5%(182/775).②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后,基线血压值、腰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与随访血压值相关(P〈0.05).③单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发病率与基线年龄、血压水平、腰围及TC/HDL-C值显著正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腰围增加新发高血压的危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050(1.021~1.080)、1.051(1.016~1.087)、1.041(1.010~1.073)和1.036(1.011~1.061).结论北京市沙河镇地区血压正常高值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基线血压水平及腰围是影响中青年女性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中青年女性 血压正常高值 高血压 发病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