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器置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器255例;双腔起搏器135例;三腔起搏器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器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器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由单一扦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忠并75例,刃性47例(47/75,63%),女性28例(28/75,37%).年龄10—66(42.92±15.07)岁,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6.98±42.69)mmHg(1mmHg=0.133kPa)、令=部患行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改良扩大Morrow).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6例,室壁确切除1例,二尖瓣置换4.二尖瓣成形9,主动脉瓣置换2,三尖瓣成形3,先心病2例.围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无围期或远期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66—258(J33.00±39.83)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5—157(84.71±25.85)分钟,机械通气时间8-396(2447±44.78)小时,术后住ICU时间1-27(299±3.23)天,术后住院时间6—35(10.20±5.31)天,术后胸腔积液1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外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片心房内径(37.31±4.34mmvs43.50±5.89mm,P=O.000),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2.31±7.00mmHgvs86.98±42.69mmHg,P=0.000),室间隔厚度(15.41±5.00mmvs22.34±6.20mm.P=O.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动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I—II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中使用磷酸肌酸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100例冠心病择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中给予磷酸肌酸钠250mg,对照组不给磷酸肌酸钠。观察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正性肌力药使用情况、ICU停留时间以及围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临床指标。两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两组术后心肌酶谱均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围期应用磷酸肌酸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冠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保护作用 围术期 试验组 体外循环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式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的手术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366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B组。其中A组的186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herniasystem,PHS)前入路方式进行疝修补,B组的180例应用Kugel补片后入路方式进行疝修补,并比较2组的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B组间的手术时间(43±9vs42±10)、住院时间(56±15vs53±15)、切口感染(3vs0)及复发率(2vs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明显疼痛有13例、伤口肿胀反应18例、局部异物感12例、阴囊水肿8例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前入路PHS修补相比,后入路Kugel补片修补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恢复快。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修补 前入路 后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并发症少、并能为周围动脉重建提供良好手术环境的可靠麻醉方法。方法2004年12月~2010年6月,选择143例动脉造影诊断股浅动脉闭塞和13例髂动脉闭塞并伴有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以及56例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0.2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周围动脉重建,其中13例行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143例行股-腘动脉旁路移植,56例行上肢动静脉搭桥。术前评定患者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及合并症。记录麻醉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评分(BCS)、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记录手术当日晨间、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h和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耐受手术,且区环境良好,BCS评分(2.6±08),VAS评分(3.0±2.1),各时间点MAP,HR和SpO_2无明显变化。利多卡因(0.22%)用量350~487mg,平均用量417mg。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转流血管通畅率为97.16%(206/212)。结论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为周围动脉重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危、高龄患者。

  • 标签: 麻醉 局部 利多卡因 血管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行MSP的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物直径4.2~7.0cm,手术时间80~320min,中失血量200~1000ml,中胰头侧胰腺保留〉1.5cm,胰尾侧胰腺除保留〉5cm;术后第3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2.5—12.5ml和568.4—1013.0IU几,第7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1.0~19.8ml和45.4~76.3IU/L;术后住院时间10-25d。术后发生胰瘘3例,均为单吻合者,均在未行再次手术处理的情况下3个月自行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新发糖尿病和肿瘤再发。18例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行MSP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较好地保存了胰腺功能,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该式安全可行。

  • 标签: 中段胰腺切除术 胰颈体良性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改善GK大鼠血糖水平的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8只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SG/MJIB)组,袖状胃切除手术(SG)组,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MJIB)组和假手术(SHAM)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各组GK大鼠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胰岛素耐量实验(ITT)、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胃肠激素(Ghrelin和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SG/MJIB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自术后第2周。SG/MJIB组的0GTr曲线下面积(AUC)较其他3组相比明显减少(P〈0.02)。SG/MJIB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Ghrelin水平较MJIB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01)。GLP-1的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G/MJIB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该作用独立于对体重和进食量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胃肠激素在T2DM发病和治疗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空回肠旁路术 血糖 GHRELIN GLP-1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镜辅助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Miccoli)和完全腔镜的甲状腺切除(totalendoscopicthyroidectomy,TET)2种手术方式。方法统计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并选择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70例,其中行Miccoli式46例,选择TET24例(以下称为腔镜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有关数据、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主观感受、美容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做出分析,以对比2种手术方式在安全性、创伤性和美容效果上的差异。结果①安全性: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出现,小切口组1例中转开放而腔镜组手术无一中转(2.2%vs0%,P>0.05)。②创伤性:小切口组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腔镜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6h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和24h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要低于腔镜组,P<0.05。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3dCRP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美容满意度及其他: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式安全性类似,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种式创伤性类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者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类似。

  • 标签: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 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安全性 创伤性 美容性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希美钠)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常规组(58例)和希美钠组(58例),常规介入治疗组用氟尿苷1.0g,艾达生40mg,顺铂80mg,碘化油8~10ml;希美钠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希美钠0.75~1g。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复查CT或MRI,肝功能,体重,甲胎蛋白等指标,以判断疗效。结果常规组CR11例,PR32例,SD12例,PD3例,有效率74.1%;希美钠组CR14例,PR38例,SD5例,PD1例,有效率89.7%。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副反应两组无差别,病人生存质量和体重均明显改善。结论TACE联合希美钠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甘氨双唑钠 介入 化疗 栓塞 疗效
  • 简介: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我们近年开展此项技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二指肠镜
  • 简介:目的比较腔镜和开放两种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采用双乳晕、左腋三孔法腔镜甲状腺大部分切除(ET组)和63例开放甲状腺大部分切除(OT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甲状腺肿大程度、并发症及L、T4、TSH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手术均获成功,ET组无中转。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组失血量(88.2±67.3)ml明显少于OT组(122.2±62.8)ml,而ET组手术时间(115.2±24。6)min长于OT组(93.4±38.1)min,引流量(144.04±38.72)ml多于OT组(84.86±76.11)ml,ET组住院总费用(10596.1±1526.3)元多于OT组(66359.9±5885.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6例,OT组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8.6个月,ET组出现甲低3例和甲亢复发4例,OT组甲低4例和甲亢复发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腔镜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安全、可行,具有美容、疼痛轻、出血少的优点。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 简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类型[1],是以反复性未溶解肺动脉栓子和(或)进行性肺动脉血栓形成及瘢痕形成,以及肺动脉重塑所致肺动脉阻塞为特征的进行性致命性疾病。右心导管(rightheartchatheterization,RHC)是诊断CTEPH的"金标准"[2],肺动脉(主干、叶段、节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腔肺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年龄平均68.3岁;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传统丝线悬吊颈椎单开门技术治疗该类患者28例,年龄平均67.5岁。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瘫以及X线CT测量颈椎曲度、开门角度、有无再关门和固定相关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两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vs51.8%,P〉0.05);术后轴性症状评分Centerpiec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1.3)vs(9.0±1.9),P〈0.051;Centerpiece组1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经保守治疗缓解。末次随访时,Centerpiece组颈椎曲度(18.1°±2.4°)与术前(17.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7°±2.0°)与术前(17.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T示开门角度维持良好,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组1例患者出现椎板侧螺钉松动,无相关症状发生。结论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Centerpiece微型钛板能够很好地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

  • 标签: 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Centerpiece微型钛板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S组,n=40)、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LD组,n=40)、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HD组,n=40)。S组: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SD组:右美托咪定2u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HD组:右美托咪定4u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泵速2ml/h,PCA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3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量、患者初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于拔管后6小时(T1)、12小时(T2)、24小时(T3)、36小时(T4)痛觉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comfortscale,BC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在T2-T4点,S组VAS评分明显高于LD组和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4点L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在T2-T4点,HD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在T3点,LD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点,HD组明显高于S组和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V评分,在T3和T4点,S组显著高于LD组和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镇痛,能够增强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剂量右美托咪�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改良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分析年龄≥60岁老年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术后3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116例行LRYGB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46)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n=70),评估老年组术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术后3年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年龄(63.1±2.5)岁,糖尿病病程(11.3±4.8)年;手术后体重下降至(64.6±11.7)kg(vs术前(81.8±12.7)kg,P〈0.01),体重指数(BMI)(24.0±4.1)kg/m^2(vs术前(30.5±3.8)kg/m^2P〈0.0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6±1.26)(VS术前(9.0±2.0)%,P〈0.01),糖尿病缓解率45.7%,体重、BMI、多余体重减少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较手术前降低(均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0.603)。上述指标与中青年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S=0.59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青年肥胖伴他DM患者相比,LRYGB治疗老年患者肥胖和,T2DM是安全有效的。术后3年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相仿,体重、血压、血脂等也有明显改善,且和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不大。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腔镜 胃旁路术 血糖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多科协作模式,分析该模式下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的安全性及对病态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多科协作模式下由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连续施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的28例病态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数据,总结多科协作模式下肥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管理流程,观察手术安全性和术后长期减重效果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平均体重129.1kg,平均体质指数44.9kg/m^2.全部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1例(3.6%)肺部感染,远期并发症2例(7.1%)注水泵处皮肤感染。术后体重和体质指数逐渐下降,术后24个月平均额外体重减轻41.3%。规律随诊、依从性良好组额外体重减轻百分比显著高于不规律随诊、依从性差组。术后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减重,并能改善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多科协作模式可优化疾病诊治流程,保障围手术期安全;术后规律随诊对获得长期减重效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肥胖症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 多科协作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下血清皮质醇浓度及尿液皮质醇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86例风心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换瓣患者,中予甲泼尼龙1000mg,术后前3天每天上午予地塞米松10mg,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1、3、5及7天血清皮质醇浓度、24h尿皮质醇总量,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切口愈合、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围手术期各对应检测时刻点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3天与术前相比,血清皮质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后逐渐回升,术后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24h尿皮质醇在术后第1天升至最高水平,术后第3、5、7天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愈合不良,无肺部感染发生。结论风心病患者围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患者围期血清皮质醇的影响与术前心功能分级无明确相关性;围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自身皮质醇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此影响仅为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风心病瓣膜替换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影响患者康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