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新护士在临床中测量血压的质量。方法25名新护士在l周内随机挑选5例新人院患者进行上臂血压测量,护士长从各自病区推荐2名工作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作为血压测量评估员,病区新护士在每次测量血压时,评估员以观察员身份记录新护士测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做点评和反馈,新护士完成血压测量后,取下袖带,2min后,再由评估员用同一台血压计复测患者在相同体位同一部位血压。比较1周内新护士和评估员为125例新人院患者血压测量的结果。结果新护士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存在输气球冲气不够、放气太快、未嘱患者安静休息等不规范问题;25名新护士与评估员之间总体测量结果、中青年患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0例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的检出率,新护士和评估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护士在临床中血压测量的方法和对老年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应加强对新护士血压测量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尿道膀胱镜检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rostatespecificantigen,FPSA)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测定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尿道膀胱镜检前后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水平变化.结果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在前列腺直肠指检后分别为(3.015±1.072)ng/ml、(1.974±0.678)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直肠指检前的水平,分别为(2.852±1.027)ng/ml、(1.724±0.596)ng/ml(P<0.005).同样,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尿道膀胱镜检后分别为(3.02±0.911)ng/ml、(1.787±0.505)ng/ml,也显著高于尿道膀胱镜检前的水平,分别为(2.873±0.997)ng/ml、(1.575±0.498)ng/ml(P<0.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在前列腺操作后应当给予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配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误差,找出导致误差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减少措施。方法: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对我院静配中心静脉配置567806袋输液,实施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误差发生的人员及其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结果:静配中心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总共调配567806袋输液,发现321例药物配制误差,误差发生率为0.057%。摆药误差和贴签误差最为常见,分别占到57.94%和16.20%。结论:静配中心在针对药物配制误差采取防范措施的过程中,不仅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制定误差防范制度及优化信息系统,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共同提高静配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产科护士,探究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我院产科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46名护理人员,了解管理前后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观察管理前后产科护理人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可以看到管理后,皮肤或粘膜与孕产妇血液、羊水等接触、锐器损伤等发生率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与管理前相比效果明显更好。结论 对于医院的产科来说,要想降低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就要对产科护士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做好日常护理中的有效防范,尽可能降低血液危险因素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透中心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血透中心的29名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2022年1月起开始系统化的风险干预,从开展防护知识培训、重视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培训和监管、改进日常护士操作流程、督促护士落实各种针头的处理方法、锐器处理用具进行合理配置和放置、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对比干预前后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率。结果:血透中心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风险因素主要为动静脉内瘘针刺伤、输液钢针刺伤、血液喷洒等,干预前后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观察多元互动精细化信息传播方式在肾衰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9月共收冶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患者88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接受多元互动精细化信息传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依为性和血磷控制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磷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元互动精细化信息传播方式对肾衰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在血磷控制相关健康行为方面的依从性,提高血磷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