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改良后的护理方案在血站静脉血采集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选取血站在 2019年 6月份同一天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 200例,其中 100例界定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服务,其余 100例界定为观察组,给予改进后的护理服务措施并对其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两组的提交效果差异进行了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在给予改进后护理服务措施的观察组中,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局部不良反应情况两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站的护理实践中,只有坚持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与优化才能更好地提升静脉采血效率及献血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医院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目前已经有9家社区在本院进行消毒,本院采取创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将本院可重复性使用的物品展开统一化和集中化措施的进行管理。对比实施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前后的消毒供应质量、对比管理实施前后各个方面的成本消耗。结果:进行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的统一化和集中化的管理之后,可以有效提升各医院消毒物品整体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医院内部医疗用品整体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省资源浪费、减少车成本输出,进而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在实施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前后质量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创建的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促进医院内部消毒工作的发展,为医院科学落实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这一方面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采集过程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190例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原则,将190例分成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采血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98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8.0%,对照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7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7.78%,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穿刺疼痛评分及穿刺操作时间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96例患者对采血服务满意(96.0%),对照组中,68例患者对采血服务满意(95.56%),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在动脉血采集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穿刺过程中疼痛感低,穿刺操作时间段。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联合睡眠监测仪监测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20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SA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化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个体化护理,并配备睡眠监测仪进行监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指数(AHI)、血压等指标,评估个体化护理与睡眠监测仪联合使用对SA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AHI明显低于对照组,氧饱和度得到有效改善,血压也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嗜睡情况减轻(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联合睡眠监测仪监测具有显著的治疗SAS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在SAS的治疗过程中,个体化护理联合睡眠监测仪的应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行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共计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护理),各37例。比对两组的监测成功率与睡眠质量。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成功率更高,阻塞性暂停次数、觉醒次数、低通气次数均更少,睡眠潜伏时间更短(P<0.05)。结论:予以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采用常规管理方式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退药次数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总退药次数为2563次,观察组总退药次数为1021次,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日间手术集中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日间手术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各4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日间手术集中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操作失误率、护理工作质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与操作失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器械管理、手术准备、护理记录与护理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日间手术患者护理中,日间手术集中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ICCO监测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 60例进行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 30例,针对常规组 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干预,针对治疗组 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 PICCO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价值。结果:治疗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及监测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达标时间、 MAP、 CVP、 ScvO2、 PaO2/FiO2 明显优于常规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脓毒性休克患者;两组相比(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 PICCO监测指标管理能促进临床早期掌握患者容量参数,为判断病情提供参考,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以及研究院感监测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之中选择以及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时间段之内在我院内进行了治疗的94例患者为对象,研究内的患者来自不同的科室当中,将其平均分为了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感染管理措施,观察组进行院感监测措施,对比两组中患者医院感染概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当中患者的医院感染概率比观察组当中患者更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之上的意义(P<0.05)。结论 医院在实施感染质量管理期间采取院感监测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医院感染概率降低,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中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的作用。共选择了200例儿科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护理。观察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vs 12.4%),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88%vs 75%)。研究表明,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儿科护理中的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儿童的生理指标、临床表现和疾病进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干预措施如特定药物治疗、合理的膳食和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能够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因此,儿科护理中的病情监测与早期干预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以提升儿童的康复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