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占47.06%(48/102),积极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2.94%(54/10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以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疗效优良率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疗效优良率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对于提高疗效、加快术后康复、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术后发病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盆腔粘连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观察组均少或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在手术后,术后镇痛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发病率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良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发病率小,并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2例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之间。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34%、12.20%,参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参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初次排气时间皆明显长于实验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预后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相对比,前者治疗优势明显,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9月 1日 -2019年 9月 1日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 78例,将 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39例以及参照组 39例。参照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持续输注麻醉,研究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前的平均动脉无差异, P> 0.05;研究组插管前、人工气腹后以及手术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且动脉压波动水平较小, P< 0.05;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同时还可稳定动脉压,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RP在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100例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远低于开腹手术,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段CRP升高低于开腹手术患者,反映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应激反应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在急性胆囊炎合并颈部结石梗阻患者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颈部结石梗阻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6.54±6.32)min,术中出血量(30.31±7.22)ml,下床活动时间(1.03±0.49)d,住院时间(9.29±1.52)d;对照组手术时间(57.13±12.13)min,术中出血量(65.54±15.16)ml,下床活动时间(1.96±0.82)d,住院时间(13.87±3.1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在急性胆囊炎合并颈部结石梗阻患者中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等复杂胆囊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但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胆囊结石,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10日~2017年8月6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45例,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气腹后10min、拔管时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后10min、拔管时、术后三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够保持患者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治的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40例)和对比组(35例);对比组采取常规开腹切除术治疗,探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探究组有3例切口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临床价值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患胆囊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分组,单一组50例患者予以整体护理,联合组50例患者在单一组患者的基础上予以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联合组患者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联合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8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不仅提高了患者手术治疗效率,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受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类型及肿块大小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类型及肿块大小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6例患者,在手术开展前给予患者实施伊马替尼的治疗,然后再为其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的切除手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前患者的肿瘤大小在5厘米至9厘米之间,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大小在2厘米至4.5厘米之间;在Wexner评分方面,治疗前的评分在1分至3分之间,治疗后的评分在5分至9分之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77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妇女,将其术中护理配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中未出现任何不适和并发症,手术时间(54.8±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87±10.4)mL,术后有5例出现皮下气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平均住院天数(5.7±1.1)d。结论由于腹腔镜手术配合与传统手术截然不同,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腹腔镜的使用和方法,熟悉手术步骤和程序,并在术前对仪器进行调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手术进程有一定的预见性,在手术过程中准确传递器械,从容、有序的配合处理术中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34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均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ALT与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均长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效果而言,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经皮射频消融术值得在小肝癌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月经过多缓解、复发及子宫体积缩小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过多缓解率、复发率及子宫体积缩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E2、LH以及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损伤患者的卵巢功能以及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