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colitis,epigenetic,DNAmethylation,Histone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蛋白精氨酸甲基化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由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 PRMTs) 催化完成。PRMT3通过参与蛋白甲基化修饰、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重塑、RNA合成、化疗耐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调控肿瘤增殖和转移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本文重点综述了PRMT3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参与表观修饰和细胞信号通路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至2023.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10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相关参数。结果:两组MR-DWI信号情况差异明显,观察组弥漫高信号、混杂高信号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DC值差异明显,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ADC值差异明显,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的ADC值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P<0.05)。结论: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高级别胶质瘤及正规及时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磁共振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对照分析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急性期脑梗死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18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11例病灶内合并有出血、坏死和囊变,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明显低信号,肿瘤实质部分平均ADC值为(0.92±0.12)×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平均ADC值为(0.79±0.0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69±0.10)×10-3mm2/s,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与急性期脑梗死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表现及ADC值对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院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36例,共66处病变,均行MR动态增强TIC曲线、ADC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经金标准确诊,66处病变中恶性占26(39.39%)处,良性病变占40(60.61%)处,联合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MR动态增强TIC曲线及ADS单一检查(P<0.05),但不同组特异性比较无差别,且单一检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有效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确诊率,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良性和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份,患者的数量为56例,通过病理诊断,良性脊柱骨折为35例,恶性21例,通过为患者进行CT、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阳性以及阴性的预测值,了解患者的良性和恶性的特征。结果:通过为56例患者提供CT平扫后,其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83.33%;提供CT三维重建扫描后阳性预测值为84.00%;阴性预测值87.50%;磁共振检测时阳性值87.50%;阴性预测值92.11%;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94.59%;结论:使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可以提高脊柱骨折良性和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