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在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实际的经验以及指导。方法把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对护理标识进行实施,应用后的护理效果,与2009年4月-2008年4月间的护理效果进行相应的比较。结果护理标识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效果进一步的达到了95.37%、护理人员满意度也进一步的达到了97.26%,与护理标识在实施之前的护理效果86.32%、护理满意度88.03%进行有效的对比,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标识在进行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相对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进行护理风险的过程中,对护理标识进行应用,不仅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还能够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理误差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志在血透室安全管控中的使用功能。方法自2016年12月起在某医院血透室的护理安全管控中引入相应的护理标志体系,在做过透彻的前期验证,成立相应的护理标志管控小组,另外顺应以人为本的基准,构建相应的护理标志体系,对每一个安全环节实行护理标志操作,与此同时构建与之配备的水平把控体系,对全局性的护理标志管控实行动态化的监测,以保证不断地改善,以护理部专门的调查结果为规范,对照运用护理标志前后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几率以及相应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运用相应的护理标志后,血透室的护理安全水平得到提高,不良的护理情况也随之减少,另外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有提高。结论运用护理标志体系,可以高效地提升血透室的安全管控水平,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出现几率,并相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防标识衣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240例精神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6年9月-2017年8月未使用三防标识衣进行安全管理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使用三防标识衣进行安全管理的12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差错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总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差错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防标识衣应用于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差错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接收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9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护理过程中均实施护理人员标识、患者身份标识、患者血型标识、导管标识、药物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分类管理方法,观察所有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错误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的错误发生率为0.1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67%。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标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错误操作的概率,大大增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选取2019年2月~ 2020年2月收治86例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方法:通过将86例患者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结合护理标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效果显著,并且研究组在完成护理之后其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在法医医学鉴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基因丢失的情况,导致亲子代在基因鉴定过程中出现不符合遗传规律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错误排除的风险。由于等位基因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和模板的DNA多态性、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有关,因此正确识别和分析等位基因对鉴定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TH01基因座丢失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关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