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皮肤缝合法在面部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面部清创缝合术的83例患者分析,分组为A组(38例;应用间断外翻缝合法)、B组(45例;应用皮下间断缝合法),对缝合效果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84.21%、97.78%,组间统计学差异大(χ2=4.911,P<0.05),A组、B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2±1.6)分、(8.5±0.7)分,统计学数据有差异(t=4.925,P=0.000<0.05)。结论皮下间断缝合法用于面部清创缝合术中,对患者美观影响小,且伤口愈合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面部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之后其心理状态变化进行探究。方法通过从本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当中进行筛选,选取200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奇偶数的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需要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个时间点的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焦虑程度以及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有着较高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8%,而对照组为86%,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患者进行面部美容整形手术之后,通过制定出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焦虑程度的降低,同时避免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产生纠纷,极大的促进了满意度的提升,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面部护理联合药物在痤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面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5.36%和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3%和8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心理障碍患者及重度心理障碍患者分别为23.21%和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和16.07%,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干预在面部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痤疮中临床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30例面部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红蓝光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损积分(12.66±3.7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80±7.94)分,治疗总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能够显著改善皮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患儿制定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病情及其生活舒适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数据资料来源,设其中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患儿40例为对照组,另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患儿40例为观察组。在疗程后记录并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儿病情干预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根据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疗效评估,对照组有6例患儿判定无效,观察组判定无效患儿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7.5%,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在比较以下数据时间(咳嗽消失、哮鸣音消失、湿罗音消失、住院)等指标,观察组患儿优越性显著,统计学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制定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方案时,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可作为高效干预措施纳入主要选择中,对患儿病情改善缓解效果令人满意,在短时间缓解患儿的相关症状,降低痛苦程度,提高舒适度,保证小儿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择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前确诊,满足毛细支气管炎患病标准,然后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4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配合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同时对比各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计算总体有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1例病患总体有效率为92.68%;而对照组41例病患总体有效率为78.05%;以上各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一般的治疗方法,以一般治疗方法配合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更加显著,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中几种常见病变的临床应用,初步总结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该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的优点。方法收集2016—2017我院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仪扫描检查的头颈血管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颈动脉狭窄病例70例,脑动脉畸形15例,脑动脉瘤15例。70例颈动脉狭窄病例包含重度狭窄区150处、中度狭窄区78处。重度狭窄区总共155个斑块,软斑块25个,钙化斑块101个,混斑块29个。15例脑动脉畸形病例包含7例明确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为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2例,血栓形成2例。15例脑动脉瘤病例包含囊状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5例,合并小动脉瘤3例,合并出血2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作为诊断治疗头颈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推广,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加深对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认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岁以上脑梗塞及非脑梗塞(对照组)患者各80例,分别经CT测量各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程度,总结其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塞患者椎基底动脉(BA)的宽度、高度及偏移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脑梗塞组BA宽度平均值为4.81±1.41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为1.35±0.86,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85±0.83,显著高于对照组BA宽度平均值2.95±0.49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0.31±0.47,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24±0.43,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2.8±2.7)分,对照组为(50.7±4.9)分;观察组SDS评分为(50.2±3.1)分,对照组为(56.3±4.7)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15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满意8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76.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护理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干预性护理。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SAS、SDS评分及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代替常规护理于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护理环节中实施,对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其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44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44例(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其简单随机分成2组,22例为一组。对照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单一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四物加味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停止咯血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63.64%),P<0.05;观察组停止咯血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四物加味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效果可观,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