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案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一位社交恐怖的男生,最终摆脱了与异性交往恐怖的困扰,达到满意的效果。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0-02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和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群体分层抽样法.抽取受试样本1500人.应用抑郁自测量表(SDS)及90项症状自测量表(SCL-90).分别对医学院校入学新生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SDS测评发现.医学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6.6%.其中一年级新生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其次是大学4~5年级。SCL-90测评结果与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SCL-90项症状自测的因子分以抑郁情绪分值明显增高,与SDS测评分析一致;结论大学生抑郁情绪存在较普遍.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应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师范大学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釆用英国Exeter大学R.Burden先生编制的MALS和修订的瑞文图体智力测验,对311名师范大学生进行测量.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师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总体存在性别、文理差异,不存在城乡、成绩差异。②男生较女生对自己更有积极的看法,在解决问题申更具愉悦感,对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信心,③文科生较理科生自我效感更强,对学习和解决问题更有信心、更多运用语言,但紧张焦虑较少,④智力对师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影响涉及面少,影响力小。结论师范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存在各种显着差异。
简介: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即将踏入社会,各种嘈杂的信息纷至沓来,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尤其是近些年来智能手机终端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更加自由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大范围传播,展现自我,自我娱乐。但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群体——低头族,主要是指这部分群体对于手机依赖性较高,手机甚至比吃饭、休息和工作更重要。这部分群体主要是青少年,由于长期的手机依赖,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疾病,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如何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简介:为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状况的影响,对西安某高校315名大学生随机抽样,采取自我和谐量表(SCCS)、交往焦虑量表(IAS)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均值明显高于美国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现象;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总体好于大学生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有14%的学生自我不和谐;自我和谐各因子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灵活性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在校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和谐状况不容乐观;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关系密切;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与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责、解决问题、退避二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封抑郁有较高的预测性;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和抑郁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退避因子上,理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结论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