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3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其分为3组,A组的124例患者运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B组的130例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C组的122例患者运用格列吡嗪进行治疗,分析三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A组、B组、C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84.6%、85.2%,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分别为95.2%、72.3%、75.4%。结论二甲双胍是对空腹血糖控制最佳的药物,阿卡波糖是对餐后2h血糖控制最佳的药物,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经济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我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15例及普通型前置胎盘的孕妇18例的病历资料,通过平均出血量、胎盘植入数、新生儿窒息数、子宫切除例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首次发生阴道流血时间,凶险孕29~39周,平均35.6周;普通组为孕30~38周,平均36.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新生儿窒息发生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孕妇管理,强调适时、必要的产前检查及正确的孕期指导,做到对前置胎盘及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早期诊断,正确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这类疾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旨在完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向,在合理控制血糖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针对这些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患者主要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按照相关要求实施饮食控制、药物注射等治疗与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自身造成疾病恶化的可能性。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最多出现的并发症为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类的血管病症,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患者出院两个月后血糖有上升趋势但并不明显。治疗后与治疗两个月后两者相对于治疗前而言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各个功能以及器官,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影响程度更大。本次研究证实患者并发症多出现于眼部以及血液方面,并且在临床控制上能够将患者各阶段血糖有效降低。但由于患者在治疗后为自行在家中控制,因此控制效果不及医院临床控制。老年患者应注意自身血糖控制,从饮食、用药等方面降低并发症产生几率,提升临床控制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体重异常人群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糖尿病中医证候问卷,对102例超重且合腹型肥胖诊断BMI>28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前10位的中医症状条目依次是口苦、夜尿频多、失眠、心悸、肢体疼痛、气短懒言、心烦、大便干燥、倦怠乏力、健忘。我辖区102例肥胖型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气滞型>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各证型间BMI、腰臀比、空腹血糖值间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主要中医症状条目聚类分析,得到7个证型。结论我辖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因以肝气郁滞、脾虚、肾亏为本,痰湿、血瘀、阴虚为标。肝郁湿热证、脾虚湿阻证、湿热内蕴证三型多发。因此中医治疗本症的基本法则应当是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补肾清热,兼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为法。从症状出发,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降糖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采用降糖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而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来讲,应该在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兼治糖尿病,并控制血糖,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用量需要增加;另外,在治疗糖尿病时可以早期应用胰岛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者20例,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按血糖波动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差值<6mmol/L),B组(差值≧6mmol/L),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糖波动越大,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越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相关,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同时是否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在上述手术基础上同时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观察两组I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对照组I型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型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Ⅱ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后手术处理方式不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但对于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来说同时行尺骨茎突手术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治疗I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I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1.8±2.6个月。所有患者主观感受满意。患肘平均屈曲平均屈伸活动范围134°±3.7°,平均旋转活动范围151°±6.1°。与健侧肘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随访时X线片结果,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临床骨折愈合时间3-4月,平均3.4月。未见肱骨小头缺血坏死征象,7例肘关节未见异位骨化,1例见外侧副韧带轻微异位骨化影。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其中优7例,良1例。结论半螺纹松质骨螺钉治疗I型肱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后咳嗽10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观察。结果风寒袭肺证在各个季节中的发病率最高,尤其以春冬季节为主;但各个证型在四季中的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年龄段患者发病率最高;其中20~39岁年龄段患者风寒袭肺证发病率高于40~·59岁及>60岁年龄段患者,而>60岁年龄段患者的气阴两虚证发病率高于20~39岁及40~59岁年两段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后咳嗽中以风寒袭肺证在各个季节中的发病率最高,尤其以春冬季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