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MicroRNAs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调节脂质代谢的因子。最近发现的microRNA-33aandb(miR-33a/b)在体内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动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microRNA嵌入在固醇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SREBF2和SREBF1)中,通过抑制参与到胆固醇输出和脂肪酸氧化的基因,比如ABCA1,CROT,CPT1,HADHB和PRKAA1,转录后调节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miR-33a/b促进细胞内脂质沉积。在新近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表明抑制这些小干扰RNA对脂蛋白代谢的调节有很显著的影响,包括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甘油三酯的代谢。这些新的发现支持了microRNA拮抗剂在治疗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关代谢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方案(以下简称SHOT方案)建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监查制度,对回报的各类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及降低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三级监查制度。结果2013年11月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查制度后,辐照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比例由19.6%升至39.9%、洗涤红细胞输注比例由0.65%升至0.9%、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比例由0.45%升至0.6%,总输血不良反应由25例降至4例,每单位血液成分的反应率由0.05%降至0.02%。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监查制度的建立,使医务人员更有效地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合理得选择血液成分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用血。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2011年的100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病例报告,了解其后期康复治疗情况,从而进行相关分析及总结。结果在100个病例中,72例为多系统萎缩(MSA),其中49例为MSA-C型,23例为MSA-P型。28例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其中,MSA-C型表现为小脑症状突出,MSA-P型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而PSP的主要表现为躯干僵直、姿势异常、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通常来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治疗比较困难,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1。结论对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避免使用利尿剂、镇静剂、安眠药等药物,可以采取让患者穿紧身裤和弹力袜并增加钠盐摄入的方式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应注意防止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16层螺旋CT和临床表现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来显示病变的供血动脉。结果8例肺隔离症患者经16层螺旋CT全部诊断正确,其供血动脉经图像后处理技术均证实为来源于主动脉分支。结论16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的消毒效果。方法将2010年5~11月住院病人静脉滴注液体中随机抽取200瓶分为A、B组,每组100瓶。A组100瓶液体加药后使用输液瓶口贴消毒,B组100瓶液体加药后使用碘附棉球行瓶口消毒,分别在使用后10、30和60min于瓶口开启处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同时计算比较两种消毒方法耗材和护士操作耗时。结果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与B组比较,A组耗材、护士操作耗时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性(P<O.05)。结论输液瓶口贴应用于已开启液体瓶消毒效果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耗材少,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