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从我院选取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化学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t=10.723,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收集院内82例危重症患者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应用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56%,呼吸复苏率95.12%,气管切开率2.44%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43.69±5.28)min,睡眠质量(12.54±2.6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2.68%更高(P<0.05)。结论:给予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可有效提升危急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可提升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壁通透性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性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壁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且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壁通透性;炎症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KOA)是骨关节炎(OA)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随着人们对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的研究,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KOA主要促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等。促炎性因子使软骨代谢发生紊乱出现炎症,在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抗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通过抑制免疫活性抑制促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目前,KOA临床治疗手段多样、效果明显,但并发症也日趋严重。目前,各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新药。本文阐述KOA相关炎性因子及其与外泌体的关系,并介绍外泌体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优势,旨在为KO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壁通透性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性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壁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且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壁通透性;炎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诊断早期胰腺癌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通过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扫描的早期胰腺癌患者(实验组)和胰腺炎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了50例患者。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两组患者的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形状、密度、边缘特征以及邻近组织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上述影像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肿瘤大小、形状和边缘特征方面,实验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不规则性和侵犯性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强调了CT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在临床实践中区分胰腺癌和胰腺炎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手术在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计50例进行课题研究。根据信封法的分组方式,将25例患者设为A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剩余25例患者设为B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指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指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助于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同时还能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研究或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重症乙脑预后恢复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19年7月住院30名重症乙脑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科进行专业康复治疗;随机选取2019年8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30名重症乙脑患儿作为实验组,在急性期(起病2周内)即实施早期综合性床旁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出科时运动功能评估结果、肌张力改善效果、吞咽障碍情况。结果 出科时实验组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改善和吞咽障碍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茶碱缓释片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66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33例,分别采取的是布地奈德药物和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3.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2.7%,数据资料分析可知,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几率6.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是15.2%。治疗组的FEV1、FVC、PEF等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资料分析可知,治疗组的效果更为突出。结论:针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案例采取茶碱缓释片治疗,效果明显,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借鉴和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卫生院收治的69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在遵循患者知情权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清胆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7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胃胀、胃痛、腹胀、反酸、烧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胃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积分,固有层水肿、血管扩张和炎症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明显的药物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 中药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整体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及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调查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5.00%>77.50%,χ2=6.165)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0.00%>67.50%,χ2=6.0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儿的喘息症状消失时间[(2.41±0.52)d<(3.69±0.57)d,t=10.492]、气促症状消失时间[(2.73±0.59)d<(4.06±0.72)d,t=9.036]、咳嗽症状消失时间[(2.04±0.31)d<(3.45±0.44)d,t=16.568]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肺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2.24±0.39)L>(1.87±0.42)L,t=4.083]、用力呼气量(FVC)水平[(2.54±0.29)L>(2.29±0.33)L,t=3.59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哮喘儿童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获得令患儿家长的满意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发作,减轻疾病对于患儿肺功能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作用。方法:受试对象择入20200701-20210701间本院接收的40例ICU患者,依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95.00% VS 65.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95.00% VS 65.00%,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且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一线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