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基于证据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策略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成效所产生的作用。方法 在 2022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这段时间里,于本院的 ICU 中随机选取了 60 例呼吸衰竭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把这些患者平均划分成两个组,每组各 30 人。其中一组施行标准的护理举措(设定为对照组),而另一组则采用基于证据的护理与综合护理策略(设定为实验组) 。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谵妄的发生率、睡眠质量、ICU住院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时长。结果 实验组在谵妄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上都低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都有所降低,但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支持与集束化护理结合方案能有效减少呼吸衰竭患者的谵妄风险,并有助于加快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将分级分区急诊护理结合整体干预应用于急性左心力衰竭。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56~80岁,平均(68“)岁。选择2023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比较2组急性心力衰竭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2组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急性左心力衰竭缓解时间为(56+20)rain,住院时间(11+3)d,均短于对照组(68±23)min、(14+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结合整体护理可满足护理服务的整体性与个体化要求,提高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次入院率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估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时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服务水平,更好地渗透优质护理理念,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选100例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展开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吞咽功能评分指标,统计分析护理服务满意度后,相关结果均作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实验组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护理质量以及吞咽功能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8.15%),而对照组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仅为(70.03%)。结论:康复护理干预代替常规化护理,更利于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吞咽功能的恢复。充分发挥康复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后,医院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机会将越来越多。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床旁 CRRT 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 方法: 于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 月,选取我院的 44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 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22 例, 实施 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 22 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 SAS 及 SDS 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全程 护理模式的实施将为患者提供完整性、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之有效的辅助于患者 CRRT 治疗的顺利开展,其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 CRRT 治疗环境,加强医患沟通,促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呼吸衰竭患者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治疗期间发生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VV-ECMO治疗的100例成人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对比发生血流感染与未发生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管理措施三项观察指标。确定影响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共有25例发生了血流感染。临床特征显示,血流感染组的平均年龄为62.3岁,高于非感染组的58.7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组的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平均值为12.8×10^9/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9.5×10^9/L。治疗过程中,血流感染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2.5天,明显长于非感染组的7.3天。分析表明,年龄大于60岁、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及导管留置时间超过7天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VV-ECMO治疗的成人呼吸衰竭患者,年龄较大、白细胞计数较高以及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均为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严格无菌操作、优化导管护理和及时评估撤机条件,可有效减少血流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不良的自我保健行为会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健康后果的风险增加。本研究旨在评估护士主导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结果的有效性的。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0名射血分数小于40%的慢性心衰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以护士主导的心力衰竭自我保健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每组45例,干预12周,对比分析基线和一年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分、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CHFI、KCC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一年显示干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分别为6.66%、4.44%,均低于对照组22.23%、1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4.406、4.050,P值均小于0.05)。结论:护士主导的心力衰竭自我保健教育可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