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人群中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致皮肤毒性的发生率、发生特征和风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中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用药人群,系统自动筛选、智能报警,人工逐一甄别后,确定阳性病例,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的用药人数共计2665例,10541例次,呈逐年递增趋势;共确定阳性病例31例,总发生率为1.16%;同期4511例次多柔比星用药人群中为0例次。83.87%的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发生于第1周期;25.81%的阳性患者因皮肤毒性反应中断治疗;严重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累及系统例次最多的是皮肤系统(31.25%);治疗用药主要为地塞米松(46.94%)、苯海拉明(26.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既往有药物过敏史、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影响因素,其中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为独立风险因素(AOR:4.899,95%CI:1.411~17.008)。结论:在给予预防用药的情况下,严重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16%;严重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可能与脂质体的关联性更强,大多发生于首次用药,有25.81%的阳性患者中断治疗,临床需警惕ADR的发生风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为独立风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分析在重症细菌性角膜炎结膜炎治疗中应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的效果。方法:抽选于本院内采取重症细菌性角结膜炎治疗的58位对象予以研讨,时间限制在2019.01.05与2021.01.05之间。以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于两个组别内。(对照、观察)两组人数数值均为29位。前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干预,后组施展加替沙星滴眼液干预,分析比照抽选对象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不同滴眼液干预下,相较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数值有明确增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数据比照表明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应用于重症细菌性角膜炎结膜炎治疗中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患者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一组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并将其设为参照组,每组各3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参照组(76.67%),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2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研究(2020年5月~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30,选用莫西沙星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接受头孢唑肟钠联合莫西沙星进行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截取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2例患者。常规组患者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头孢唑肟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接受头孢唑肟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时,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此达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目标,具备临床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