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头缺陷产妇开展母乳喂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乳头缺陷产妇,共计8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参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产妇则采用母乳喂养护理,就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产妇的涨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产妇的数据分别为4.45%、97.73%,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27.27%、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头缺陷产妇开展母乳喂养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涨奶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判断疾病以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回声、结节情况等超声检查情况,并分析病理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超声表现的对照。结果:122例PTC患者中在接受超声检查后发现,恶性结节的微小钙化、后方声衰减、实性回声、边界模糊、边缘不规整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为恶性结节者101例,准确率为82.79%。结论:将超声检查应用于PTC的诊断过程中,通过对超声图像进行全面的评价,观察结节边缘、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与血流情况,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准确率,为临床疾病的诊疗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 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予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共遴选本院诊疗的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对象,以方便抽样法分成40试验组、40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分析各组围术期指标、甲状腺功能、并发症情况,研究时段为2023年2月-2024年2月。结果:试验组手术费用,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T3、FT3、T4、FT4水平均高于参照组,TSH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无价值(P>0.05)。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手术费用,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可减少术中对于甲状腺功能的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修复患者一共(6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口腔修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者-实施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33例患者-实施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将两组口腔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的修复成功率87.88%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的修复满意度84.85%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后,预成纤维桩修复方式取得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时段内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已经术后证实)患者共 40 例,均施行超声诊断,且和术后病理予以比较,评估诊断符合率 。 结果: ① 4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95.00% ,数据比较无意义( P > 0.05 )。②患侧甲状腺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形态不均,且边界模糊;内部组织可见沙粒样钙化灶;病灶直径约为( 1.3±0.9 ) cm 。 结论: 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超声诊断可在有效定位、定性肿瘤的前提下,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液标本,建立一种有效的残留白细胞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100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本,对血液标本残留的白细胞定量分别应用流失细胞仪与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进行检测结果间的平行对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18%、92.23%,25%~75%可信区间为2.41%~23.69%,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4%、715.56%,25%~75%可信区间为2.66%~91.17%,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样,应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定量检测血液中残留的白细胞有显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液标本,建立一种有效的残留白细胞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100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本,对血液标本残留的白细胞定量分别应用流失细胞仪与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进行检测结果间的平行对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18%、92.23%,25%~75%可信区间为2.41%~23.69%,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4%、715.56%,25%~75%可信区间为2.66%~91.17%,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样,应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定量检测血液中残留的白细胞有显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诊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分析,32例患者均在MR的基础上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薄层扫描;结果:在32例患者中,26例患者在MRI上发现小结节长入十二指肠腔,MRCP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8例,胆总管中度至重度扩张24例,胰管不同程度扩张16例,形成双导管征;在20例患者中,胰管的发育与胆总管下端紧密相连,并与扩张的壶腹汇合,重点是在连接处形成“苹果样标志”;结论:肠型十二指肠癌的常规MRI和MRCP图像是特征性、敏感性和有效的成像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皮肤性病病人当中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情况。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0例出现皮肤性病的病人,对所有病人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之后根据病人的皮肤性病类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人乳头瘤病毒其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收治的60例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后出现人乳头瘤病人的阳性数量为45例,阳性率为75.00%,其阳性病人当中包括单一型30例,所占比例为66.67%;而两种以及两种以上所占的比例为33.33%;对这45例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有高危型数量为21例,占比为46.67%;低危型数量为24例,占比为53.33%;在这些标本当中分型中有尖锐湿疣、冠状沟珍珠疹以及假性湿疣,其中最多的为尖锐湿疣标本。结论:患有皮肤性病的病人如果出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时,应做好相关检测,并做好细划分析,进而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应用超声技术,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疑似PTM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确诊阳性72例,阴性14例。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5.83%,准确度为94.19%,特异度为85.71%。与病理确诊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超声对PTMC的总体诊断效能较高,能够为PTM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 要] 目的 细菌感染是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广泛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与细菌感染相关,然而,在老年患者的细菌感染中常发现这种关联的缺失。本项目旨在为老年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策略。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杏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老年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细菌感染的为细菌感染组(BI),44例非细菌感染的为非细菌感染组(NBI)。对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MLR、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MLR诊断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和0.752。细菌感染组中,老年发热患者WBC与住院时长、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r=0.383,P=0.023;r=0.554,P<0.01),N与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r=0.365,P<0.01),NLR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231,P=0.03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WBC是老年发热细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B=3.073,β=0.534,P=0.017;B=1.882,β=0.355,P=0.039)。结论 WBC、N、M、NLR和MLR在老年发热患者人群中,对于早期识别、诊断细菌性感染有着显著临床意义,同时WBC可作为可靠的预测因子用于辅助评估该人群住院时长以及复发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可塑纤维桩和预成纤维桩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46颗患牙选择预成纤维桩;对照组30例,43颗患牙选择可塑纤维桩。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无效原因。结果观察组46颗患牙成功43颗,无效3颗,成功率为93.48%;对照组43颗患牙成功35颗,无效8颗,成功率为81.40%,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0,P<0.05)。观察组无效的3颗患牙均为前牙,其中2颗脱落,1颗松动;对照组无效的8颗患牙均为前牙,其中4颗脱落,2颗松动,1颗桩断裂,1颗根折。结论在口腔修复中,采用预成纤维桩更能提高口腔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生化指标对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 4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另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生化指标,对比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水平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生化指标相关系数。结果:研究组疾病不同程度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病情患者 ALT与 AST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而且伴随病情的不断加重,研究组患者 AST/ALT水平也会不断升高;研究组患者血清中 LN、 IV-C水平同肝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但是 PC-Ⅲ水平、 HA水平同肝生化功能指标之间关系为正相关( P< 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