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探讨胃十二指肠临床路径,比较三组临床常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方案的差异。方法把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80名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组不同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预后。采用Ridit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之间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B组疗效优于A组疗效(P<0.01),C组疗效优于A组疗效(P<0.01),B与C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组治疗方案效果最好最快,A组和C组之间治疗效果相差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法检测统计量c2=22.408,P<0.001。结论PPI四联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及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老年晚期肿瘤伴呼吸困难患者共62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原因在生理上最多为合并肺气肿及心力衰竭,在心理上最多为抑郁焦虑和恐惧情绪,在其他方面最多为生活不能自理与病情恶劣。经护理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肿瘤伴有呼吸困难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脉栓塞术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的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两组,动脉栓塞组与腹腔镜组,每组49例,动脉栓塞组应用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动脉栓塞组的总有效率为59.52%,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动脉栓塞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2种登革热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1种ICT(免疫层析法)试剂盒对于登革热抗体检测的差异,筛选出更适合群体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的试剂盒。方法按照所选择的试剂盒的说明,用盲法对出入境人员血清进行检测。结合检测和流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登革热IgG阳性检出率分别是NOV16.67%、中山10.12%、Cotez0.6%,总体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山和NOV之间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IgM阳性检出率分别是NOV0%、中山1.19%、Cotez3.57%,三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三种试剂检测阳性与黄热、乙脑接种、病史的关系,提示Cortez-IgG呈现弱相关趋势。检测成本测算,中山试剂成本最低。结论对于开展人群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中山-IgG试剂相对较优。不同检测原理、不同工艺的试剂盒,其检测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最优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是为保护病人的每一根血管,以达到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将900例住院输液的病人分ABC三组,平均每组300人,护士采取ABC三种不同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对病人出现皮下淤血例数、病人满意度、护士所消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26.3±2.9h。B组拔针后皮下淤血42%,满意率41.7%,拔针总耗时7.5±1.5h。C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5±0.5h。A组与B组比、C组与B组比拔针后皮下淤血、病人满意率差异极显著(p<0.01)。拔针总耗时A组>B组、A组>C组。结论C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不仅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而且护士耗时少,工作效率高,是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传统的魏氏法和倾斜管法两种方法来测定红细胞的沉降率,并对两种血沉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采集100例血液标本,对这100例血液标本同时采用倾斜管法和魏氏法两种方法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并对两种血沉检测方法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两种血沉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的红细胞沉降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很好。结论采用倾斜管法对红细胞的沉降率进行测定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可以在特点的条件下使用,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