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在由探井、断层、地层、砂体等主要地质目标构成的地下三维场景中,采用可见性处理技术解决了三维场景的实时生成问题;通过键盘操作实现了前进、后退、左行、右行、垂直向上、垂直向下、俯视、仰视等8种交互式虚拟漫游动作。地质工程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在地下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极大地方便了勘探井位部署工作。

  • 标签: 可见性处理技术 交互式虚拟漫游系统 油气勘探技术 地质工程 计算机技术 OPENGL
  • 简介:1、引言海恩斯维尔页岩区带资源潜力巨大,但其开发却也面临着霞重挑战。该区带的特征是裂缝网络和断层比较发育、低渗、高孔,这些特征通常会导致超压带的形成;

  • 标签: 页岩气 PD系统 钻井 资源潜力 裂缝网络 超压带
  • 简介:简述了Elanst门禁管理系统,介绍了其工作原理、通讯结构及各项功能,详细描述了系统中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扩展的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特点,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安全设备。

  • 标签: 门禁系统 工作原理 通讯结构 感应式IC卡
  • 简介:[领军人物]丛龙水,男,1964年1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负责大型计算机系统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负责对设备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安排实施。主持完成了多次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引进、升级和集成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中国石化科研项目《三维迭前深度偏移分布式并行技术研究及应用》、

  • 标签: 计算机系统管理 资源管理 大型计算机系统 物探 高级工程师 维护工作
  • 简介:在Linux集群环境下,以QT和OpenGL为架构设计平台,遵循软件工程设计规范,研发了功能强大且实用的STseis2.0高精度叠前成像软件系统。本文对其结构设计、核心技术、主要功能和初步应用效果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标签: STseis2.0软件系统 叠前深度偏移 波动方程 地震成像
  • 简介:详细的生物标志物和轻烃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得克萨斯州中北部沃思堡(FortWorth)盆地的油气源岩以海相密西西比系巴尼特(Barnett)页岩为主,但也可能存在其它源岩。生物标志物资料表明,主要生油的巴尼特页岩属于海相,沉积于洋流上升作用很强但盐度正常的缺氧环境。2个露头样品和7口井的岩屑分析表明,巴尼特页岩有机相是变化的,有可能存在其它石油亚类。轻烃分析表明,部分油藏充注了大量陆源凝析油,从而造成了许多油样具有陆源和海-陆混源轻烃的特征。从轻烃资料可以看出,这里有一种生成了凝析油的次生烃源岩,它含有陆源和陆-海混源的有机质。生物标志物分析并没有揭示这种次生烃源岩的性质,这突出表现了在确定油气源岩时综合运用生物标志物和轻烃资料的重要性。沃思堡盆地的天然气是热成因的,而且似乎与石油一起都是由巴尼特页岩生成,但也有一部份天然气可能产生于石油的裂解。同位素资料表明还存在少量生物成因气。这里的天然气分布似乎具有地层分异性,储层越新含成熟气越少,同时储层越老含成熟气也就越多。但宾夕法尼亚系本德(Bend)群的储层除外,它所含的天然气遍及已观察到的所有成熟度。我们不能排除沃思堡盆地的其它源岩层位有成为局部重要生油气源岩的可能,例如史密斯威克(Smithwick)页岩。

  • 标签: 油气地球化学 特征和 含油气系统 盆地 生物标志物 天然气分布
  • 简介:论述了设计、开发基于GIS的中国西北盆地铀矿信息查询系统中软、硬件的组成和铀矿信息的分类及集成方法,并对查询系统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信息查询系统 中国西北 GIS 铀矿 盆地 应用
  • 简介:本文的研究使用了四个地区储层模拟裂缝系统(节理和断层)的高质量数据组,这些储层包括炭岩(爱尔兰)、砂岩(挪威和沙特阿拉伯)和白垩(丹麦)。结合文献中的现有资料,可使用这些数据组来评价储层中裂缝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标度特征。我们已发现岩性分层非常重要,并且识别了两端员裂缝系统。在“层控”系统中,裂缝限制在单层,大小也有一定标度,而且间距有规律。在“非层控”系统中,裂缝的大小变化很大(常表现为幂定律),空间上呈聚群分布和垂向延伸。自然中存在在这些裂缝系统的变异形式和组合特征。这些端员系统对流体流动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包括控制流动的裂缝标度和有代表性的单元体积,同时对合适的模拟方法也有影响。

  • 标签: 油气田 裂缝系统 变异形式 组合特征 裂缝储层 流体流动
  • 简介:归纳分析了十红滩铀矿床成矿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初步建立了成矿系统模型,据此提出了成矿远景区段预测判据和级别划分方案,最后运用该成矿系统模型和预测判据,在矿床外围地区预测了2片远景靶区,可供该区进一步找矿参考。

  • 标签: 十红滩铀矿床 成矿系统 模型 预测判据 远景靶区
  • 简介:勘探井位优选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型群体决策问题。本文运用群体决策支持技术对勘探井位优选问题进行了定义和求解,重点讨论了勘探井位优选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分析、决策问题界定、井位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群体决策方法以及人机对话、应用处理、模型库等部件的设计。

  • 标签: 油气勘探工作 计算机系统 可视化技术 数据库 权重
  • 简介:30年前,石油物探软硬件系统的兴起对物探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软硬件系统的大规模集成,为物探一体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将促使石油物探技术在勘探开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物探一体化,使各方面物探技术人员在同一软件平台上工作,实现学科交叉、相互渗透,不仅可提高综合研究能力,也可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充分发挥物探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先锋作用。

  • 标签: 软硬件系统 物探一体化 石油 物探技术 大规模集成 综合研究能力
  • 简介: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的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组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一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的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的预测识别。

  • 标签: 资阳地区 须家河组 含油气系统 盆地模拟 沉积微相 岩性气藏
  • 简介:多级压裂增产处理的实施和优化仍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商业性开发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最近发展起来的并经过现场测试的两项新技术为压裂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分别是无缝衔接式射孔(1ust—In—TimePerforating,lIPT)和自主完井系统(AutonomousCompletionSystems)。尽管无缝衔接式射孔已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科罗拉多州Piceance盆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它在水平井中的运用却是近期才开始的,有望改善单段增产处理的效果,有效降低功耗,减少所需的压裂桥塞的数量,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灵活性。此外,埃克森美孚公司正在大力发展其拥有专利权的自主完井系统,有了这个系统,就无需采取管缆操作的采油井下工艺措施(如铜缆、挠性管或牵引车等),使得地表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此外也不再需要润滑器、起重设备、额外的人员和车辆,同时增强作业的安全性。本文展示了在完井技术发展过程中近期取得的一些里程碑式进步。最近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先导试验项目成功地证实了无缝衔接式射孔技术在水平井中的适用性,这个项目涉及30多口井,1400井次的单段压裂施工。同样,自主完井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可以拓展到射孔作业系统以外。此外,自主完井部件都是高度易碎的,不需开展回收作业。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善油气业界现有的多级压裂方法的设备使用效率和操作灵活性。

  • 标签: 射孔技术 完井系统 多级压裂 无缝 优化 非常规油气资源
  • 简介:干酪根是石油的原料,在原油形成之前可能经历漫长的改造和成岩期。一种普遍的假设是:排出油的总成分反映了这种渐进改造的诸多信息,而最初固定碳的原始生物信息大多损失掉了。但在大多数早期原油有机物中仅占一小部分的微量组分即生物标志化合物例外。俄罗斯Timan—Pechora盆地中大量原油和岩石提取物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馏分分析表明,作为大多数原油的主要组分的这类馏分是生物残体液化的直接产物,这些生物残体在生油点以前基本保存完好。因此,这类馏分的原始生物成分在原油馏分中保存下来了。采用有机地化中一种新的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对俄罗斯Timan—Pechora盆地上一中古生界推定烃源岩中的242个油样以及83个岩石抽提物样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325个正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总共24种)的分布可以用6个分别归因于特定生物供给源的端元组分的线性组合来表示。6个中有4个是主要的生油源(高等植物的蜡质、蓝藻细菌、微藻类和粘球形藻属微生物)。这些端元占了我们样品中正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的大部分。其余两种代表了储层中沉积和低水平生物蚀变期间原始有机物的二次生物蚀变(生物降解)的产物。每一个端元都由一个分析物谱所组成,其丰度以固定的比率和其它端元彼此相关。我们推测,每一种原始的端元都代表了一种耐久的生物聚合物的降解,这种生物聚合物为某类生物的细胞壁和隔膜。正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反映了它们的各种前体(即原始有机物源)的加权特征。如果大多数原油都是少数化学结构简单的生物聚合物的产物,那么就要对我们关于总有机碳重要性和油窗特性的许多假设重新进行审查。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原油 烷烃 异戊二烯烃 蓝藻细菌 干酪根
  • 简介:阿帕拉契亚盆地北部煤层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30年代,SanJuan盆地煤层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50年代早期。但是直到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当美国矿藏办公室、美国能源部、天然气研究院和油气开发公司一起致力于利用垂直井对煤层气进行工业开发的研究时,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煤层气的储量和重大经济价值。在19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得到发展,一部分原因归于非传统燃料税贷。到2000年,煤层气的储量(15.7tcf[0.44Tm^3])占美国干气总储量的8.8%,年度产量(1.38tcf[40Gm^3])占美国干气年度总产量的9.2%。从1989年到2000年,美国煤层气累积产量为9.63tcf(272Gm^3)。如今,美国有约十多个盆地在开发煤层气,煤层气的勘探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煤层气层是包含热成因气体、经运移的热成因气体、生物成因气体或混合成因气体的自源储层。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贮存于煤质基岩的微孔隙中,其次以自由气体或溶于水的溶解气的形式储存于微孔隙和裂缝中。控制煤层气的资源量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参数是热成熟度、显微组分、气体含量、煤层厚度、裂缝密度、地层应力、渗透率、埋藏历史和水文环境。在美国和世界上的各个正在生产中的油田的这些参数变化很大。在2000年,SanJuan盆地的煤层气产量占美国煤层气产量的80%以上。该盆地蕴含了一个大型的煤层气远景带Fruitland油气通路,至今已产出超过7tcf(0.2Tm^3)的煤层。Fruitland与在PowderRiver盆地中的FortUnion煤层气远景带的煤层气系统及其关键因素有所不同。FortUnion远景带是美国开发最迅速的远景带之一,它的煤层气产量从1997年14bcf(0.4Gm^3)提高到2000年的147.3bcf(4.1Gm^3),占美国煤层气总产量的10.7%。到2000年为止,远景带的年平均产量为244.7bcf(6.9Gm^3)

  • 标签: 煤层气 裂缝 劈理结构 油藏描述 地层应力 储量
  • 简介:在石油工业经济评价中,采收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采收率是估计最终开采量(EUR)与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比值。然而,原始石油地质储量评估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有关油藏泄油面积的信息不精确。对于非常规油气藏,由于裂缝网络系统、油藏压力、孔隙体积以及地下油气性质等未知因素的存在,泄油面积和地质储量的评估更加复杂。本文以巴肯组油藏为例开展了研究。巴肯油藏的采收率仍然不清楚,并且有关的报道很少。在前人的研究中,曾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过巴肯组油藏的采收率,计算结果的范围很大,介于0.7%~50%之间(Price,1984;Bohrer等,2008)。本文利用物质平衡方程法,计算了巴肯组油藏(Antelope、Sanish和Parshall三个油田)采收率的确定性数值(单个值)和概率性数值(分布)。另外,本文还进行了物质平衡法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在废弃产量已知的情况下,从实际的井产量数据出发,采用递减曲线分析法就可以计算出EUIL。基于历史数据的递减曲线分析可用作预测模型,来EUR和剩余可采量。在计算出采收率和EUP,.之后,就可以计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在所研究的油田中,ParshaU油田的采收率最高,其原因是其采出气油比低于其他两个油田。从EUIL计算结果来看,Antelope油田的高值区位于油田中部,而Sanish和Parshall油田的高值区则分别位于各自油田的东部和西部。另外,EUR似乎与单位面积含油气孔隙体积有直接关系。对每个油田,利用单井EUR与采收率的比值计算出单井控制的地质储量,这些数据可以与采用容积法计算出的地质储量进行对比,以便确定未来开发项目的合适井距。

  • 标签: 储量评估 采收率 油田 石油系统 石油地质储量 计算结果
  • 简介:纯拉张系统往往有着相对较简单的埋藏史,其间源岩经受不断增大的埋藏和热应力,从而逐渐生烃和排烃。对含油气系统如何在压性和扭张或扭压盆地中起作用的理解,提出了一个更重要得多的挑战性课题,即理解埋藏和剥露的完整旋加(有时为旋回)。实质上,要解决这类沉积问题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压性领域内的(1)褶皱带及(2)其前陆盆地的埋藏和剥露史;以及(3)在扭张或扭压过程中埋藏和剥露作用的转换。

  • 标签: AAPG年会 压性-压扭性 含油气系统 前陆褶皱-逆冲带 储层质量
  • 简介:苏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部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区块。针对该合作区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规模小、单井产量低等问题,探索并完善了合作区工厂化作业模式。工厂化作业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作业成本,其显著特点是大井丛丛式井组开发模式,一个井丛通常由多口气井组成,井丛各单井共用井场和集气管线。为了评价井丛生产系统各部分优劣并保证气井合理生产,应用节点系统分析理论,把井丛各流动过程视为完整的生产系统,井丛汇点设置为解节点,以单井的井底流入动态为基础,运用多相管流、井下节流理论预测井口流入动态,最终确定井丛生产系统的压力和产量。苏南合作区井丛的生产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单井动态与实际生产较为吻合,所建立的井丛生产系统分析方法合理可靠,适用于苏南合作区的井丛生产系统分析。通过优化单井配产,可以消除目前集气管线的生产瓶颈;通过控制气井产量和压差,有利于控制气井出砂和保证平稳生产。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工厂化作业 井丛 井下节流 节点
  • 简介:随着冈瓦纳大陆的裂解非洲大陆经历了多期裂谷作用。非洲中部的中生代被动裂谷盆地呈网络状分布,它们从大西洋到印度洋把非洲大陆一分为二。这些盆地的长度累计超过7000km,沉积充填厚度不等。Termit槽地在尼日尔东部的长度为14km,在乍得南部盆地(Doba、Doseo和Salamat盆地)为7.5km,而在苏丹穆格莱德盆地超过13km。这些裂谷盆地代表了非洲板块内部的岩石圈软弱带,

  • 标签: 冈瓦纳大陆 油气系统 联合古陆 裂谷盆地 非洲大陆 穆格莱德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