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南方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极为普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民俗民风,文章就此作了系统的概括和初步的讨论。

  • 标签: 土地神 信仰
  • 简介:<正>查阅了一些姓名学和民俗学方面的著作,却始终未见到关于河北人鸿号习俗的论述,心中有所不安。鸿号活动曾是河北省许多地方影响甚大的民间风俗,其内容又涉及到姓名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对于姓名学和民俗学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何况这项活动演变到50年代初期已悄然而止,虽说尚有少量参与人健在,若不抓紧做些调研工作,现代人岂不是坐失良机?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笔者想首先把一些仅知的情况和想到的意见提供出来,以引起各位同行们的重视,为及时挖掘和整理鸿号活动的有关资料,共同做些有益的工作。

  • 标签: 河北农村 取字 民俗学 姓名文化 姓名学 字号
  • 简介:<正>在青海农业区,各民族居住类型的代表,要算“庄廓”了。庄廓,土族语称“日麻”,撒拉语称为“日孜尔”,既指四周筑有高墙的独居院落,也指围成院落的高墙,一、打庄廓农村建房,都是先打出一圈四方形的庄廓墙后,再在院内建筑屋舍。庄廓墙依房屋结构不同而定高低厚度,有高6米多,墙基厚1.5米的庄廓墙,也有高2米,墙基厚1米的庄廓墙。所谓打庄廓,与用土坯砌墙完全不同,是指用墙杆、墙板、杵子、撅子等工具打筑

  • 标签: 青海农村 居住建筑 撒拉族 伊斯兰教 撒拉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
  • 简介:<正>一引言本论文是对浙江省温州地区周岙村和廊下村的岁时民俗的记录。从对岁时民俗的记录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构成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便有文人对岁时民俗进行过详细记录,如南北朝时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清代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和顾禄的《清嘉录》等等,都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近代以来更有众多的中外学者对汉族的岁时民俗进行深入细致的记录和研究,使汉族的岁时民俗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 标签: 温州地区 岁时活动 岁时民俗 土地神 元宵节 习俗
  • 简介:基于各地农村出现大量高额彩礼婚姻现象,将其置于微观家庭代内关系之中进行考察,在分析彩礼功能从表达性向工具性异化的基础上,得出高额彩礼在农村家庭内部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代内剥削,这种剥削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为了降低儿子打光棍的风险,强迫女儿早婚来准备儿子结婚所需要的高额婚礼支付。

  • 标签: 高额彩礼 代内剥削 代内关系 婚姻市场 女性早婚
  •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的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的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的客家民众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众、民俗、学者的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的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的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将丰富复杂的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的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民"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简介: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农村文化建设 现代与传统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 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群众
  • 简介:文章就环洞庭湖区新农村人文景观建设方面进行了探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反规划”理论及其方法,提出构建环洞庭湖区新农村人文景观的对策。

  • 标签: 环洞庭湖区 新农村 人文景观 反规划
  • 简介:从传统与现代框架下解放出来的农村社会具有独特的运作逻辑,它包含一种强大的超越时间的力量,能够自我延续。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韧性,来自于农村社会主体农民的民俗,而后者就是让农村社会历经中国社会转型成为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的主导力量。民俗构成了农村社会最为核心的部分,农村社会的主体将珍视的生活策略包裹在其中,凭借其回应社会变迁。将农村民俗变迁嵌入到中国转型中去探讨,根植于农村民俗变迁来记录和认识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独特的历史进程,更能够深入而持久地洞悉在中国传统如何经过社会主义走到了现代。

  • 标签: 农村民俗 变迁 中国社会转型 生存策略 回应
  • 简介: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 标签: 民间宗教市场 宗教产品 佛纸 宗教消费
  •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 标签: 自杀行为 地方性知识 自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