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首届志书的编修完成,续修工作即已开始。如果说,首届志书编纂工作的特点是实践走在前面,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边边干边总结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方式不能再继续这样做了。续修志书应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理论指导实践。因为经过近20年的修志工作,全国已出版了4000余部丰富多采的各级志书,造就出一批身经修志实践的方志行家里手。对于将续修的志书,我们应当从理论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修志大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方志体系,并应用于续修工作的实践中。

  • 标签: 地方志 编纂工作 理论素质 机构体制 行政管理
  • 简介: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及意义回族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教育观深深扎根于伊斯兰社会的深厚积淀之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回族教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教育观,其中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本文试从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及意义、回族的教育观及其特点、回族教育观中的终身教育思想三个方面着力,阐述伊斯兰宗教教育思想理念。当今,终身教育思想不仅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回族教育发展的原始动力。

  • 标签: 终身教育思想 回族教育 教育观 思想述评 伊斯兰社会 民族教育
  • 简介:陶行知与胡适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俩不但同乡、同龄,而且都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共同之点,亦有相异之处。如在教育理论上,他俩都师承杜威,但取弃有异;在普及教育方面,都积极提倡,但观点分歧。可贵的是在提倡白话文和开放高校女禁方面,他们的观点竟是如此一致。

  • 标签: 陶行知 胡适 杜威 教育思想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文学运动早期的诗人、散文家,后来又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的同时,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他先后担任过五年中国文教员,就是到后来就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主持国文系,也还亲自讲授“大学国文”课。朱自清毕生始终关注语文教学,可以说,语文教育研究则贯穿了他学术生命的全部。

  • 标签: 语文教育思想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 简介:<正>我今天的发言是代表赵杰、张蕙、张文选、刘美娟、王顺禧五位同志和我自己,发表我们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评价的意见.我们认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人物.是中国资严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界有很大影响.评价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目前开展教育思想上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具有很大意义.在党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下,我们勇敢地参加了这次讨论.我们都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战线上的新战士,意见不成熟,认识很浮浅,很可能有错误,请同志们批评.

  • 标签: 陶行知教育思想 民主教育 社会主义 教学做合一 历史人物 政治态度
  • 简介:本文从"近三百年"学术发展走势的视角,探讨了王国维在晚清民初学术流变和转型中的治学取向,以及由倾心哲学转而探究文学再到孜孜于经史小学的学术思想进路缘由,并梳理勾勒出其对清代学术与宋明学术的关系、学术偶像的选择、清代学术各阶段价值评判等问题的认识,揭示了他在追求"为学术而学术"理念之外所蕴含的"明道经世"情怀。相较于此前清儒的治学理念、方法和范围,王国维之为,既有比较明显的"清特征",更因时势变迁、中西学术的激荡等,而呈现出新的特色。

  • 标签: 王国维 清代学术史 道咸新学 清学三阶段论
  •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费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费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

  • 标签: 孙奇逢 费密 道统论 皇权社会 儒学普范性共识 制度设计
  • 简介:由于受到学术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清初朱子在批判王思想的负面作用的同时,也在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因素,以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李光地作为清初朱子融摄王的突出代表,在理学心性论方面对朱、王两家的心性观作了调和,并提出“理即性”的重要命题,试图以性本体改造传统朱子的理本体,使得作为本体的性与人的情感、意识等经验内容和感性因素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再被理解为外在、异己的纯客观原则,进而主张“人欲非恶”,以此缓解天理与人欲、道心与人心之间的紧张和冲突。通过对李光地心性思想的具体分析,可以使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清初朱子融摄王的原因、思路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 标签: 李光地 清初 朱子学 王学 心性论
  • 简介:本文论述李石曾的文化浪漫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的“留法教育活动”,尤其凸显其“文化政治意义”,进而追考其理念之后的法国文化渊源。他虽不为官,但政界影响却不容忽视,而除了日后的“清党有功”之外,他自身通过文化/教育活动累积的政治资本其实也应当予以足够重视。文化政治的意义,就在于两者间的相辅相成。而李石曾之所以能成就现代中国别具一格的“石僧范式”,则与其在20世纪初年的留法时代及对法国文化的自觉汲取和创造意识关联密切。

  • 标签: 李石曾 留学史 文化政治 中法文化关系
  • 简介:嵇康的政治倾向及其对经学教育的批判徐杰,胡居付嵇康与阮籍、阮咸、刘伶、王戎、山涛、向秀一起被称为“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①但他并不是一个志在“竹林”之中的人。他是有明确政治倾向的。嵇康一生的命运与曹魏集团紧密相连。嵇康与魏宗室联姻...

  • 标签: 经学教育 政治倾向 嵇康 司马氏 高平陵事件 玄学
  • 简介:南宋无锡人尤袤(1127——1194)历仕三朝,官声、诗声并著,可谓集名臣与诗人于一身。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谥文简。祖居晋江,自高祖尤叔保迁到无锡开化乡白石里,遂落籍无锡(见《梁溪遗稿遗补·家谱

  • 标签: 尤袤 遂初居士 无锡人 诗法 立政 名臣
  • 简介:法国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发源地。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教育理论,试图探求培养新型的公民来改造社会。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人们文化理念的差异,导致对公民教育的方式乃至公民教育观念本身的认识,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具体表现为知识传授和道德教化这两种教育内涵的对立。

  • 标签: 公民教育 教育思想 启蒙运动 法国 社会发展 启蒙思想家
  • 简介:<正>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农村教育和普及教育的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动着,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仰!可惜用以指导陶先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用主义,这就使他的教育思想和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为了对陶先生教育思想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有必要先简略地谈谈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是导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说.

  • 标签: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教学做合一 普及教育 教育方法 陶行知
  • 简介:肇始于迪尔凯姆学派的法国人类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思想发展进程可概述如下:首先,马塞尔·莫斯和赫兹提出了"二元分类"思想;其后,列维-斯特劳斯在广泛吸收、综合社会、人类和语言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以"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为核心,建构了结构主义人类。所有这些成果,对皮埃尔·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莫斯 二元分类 列维-斯特劳斯 二元对立 认知结构 布迪厄
  • 简介: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高效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以'育人'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定位,事实上是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过程。因此,推进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意境同构 创业学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孝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内容看,《孝经》应该是先秦两汉时期"经过几代儒家人物的增删、润色与整理"而成。以孔子、曾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虽然也有忠孝相通的观念,但是,其关注重点是家庭伦理;《孝经》中,事亲之孝只是立论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内容是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因此,《孝经》完成了儒家孝道由家庭伦理向政治理论的关键性转变。秦汉以后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的正是《孝经》之"孝",因此,其与原始儒家孝道思想渐行渐远也就不足为怪。

  • 标签: 《孝经》 孝治 家庭伦理 政治伦理
  • 简介:本文是郭嵩焘和刘锡鸿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笔者着重探讨在郭嵩焘和刘锡鸿的政治思想中最主要的问题意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意识和他们看到的西方有什么关系这类的课题。笔者想强调的是:第一,我们在他们出使之前的所有的文章中能看到他们的问题意识——“士大夫在那时的中国社会应该担负什么任务?”第二,他们从这个问题意识来观察西方社会,特别关注英国的“官”和“民”的关系。并且他们对英国政治的看法之间有思路的差别。

  • 标签: 郭嵩焘 刘锡鸿 士大夫观 英国政治观 官民
  • 简介:丁校长从事语文教学50多年。她倡导与推动语文乐教学,锐意探索小学乐教育实践与管理,凝聚成“没有乐就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乐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思想,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她广泛传播乐教育思想,从无锡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 标签: 乐学教育 教育实践 情怀 语文教学 教育思想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