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乐舞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汉帝国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国内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乐舞艺术空前繁荣。乐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也是汉王朝礼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乐舞秉承先秦乐舞写实的风格和反映世风的特征,功能上从“娱神”的歌颂和祈求转向以“娱人”为主要目的。在继承先秦乐舞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独具风格的“乐舞”剧目,如雅乐中的“四时舞”、俗乐中的“盘舞”、“建鼓舞”等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本文以汉代画像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常见的几种汉代乐舞进行简要的介绍。
简介:<正>嘉庆时期(1796—1820)是清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堪称重要。而历来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嘉庆之前,即使是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也论述很少。本文拟对嘉庆中衰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共议。赫赫大清,嘉庆中衰,究其原因,虽专论绝无,但论及所见,令人称疑。有言是封建社会固有矛盾发展为必然结果者,亦有言是农民起义打击所使之,更有人说是嘉庆帝为政过宽所致,若把这些问题说成是嘉庆中衰的原因似乎有理,但疵漏太多,实难成信。如前者,为什么封建社会固有矛盾必然要在嘉庆朝爆发,而不在乾隆朝或道光朝?中者,较大的农民起义在嘉庆曾爆发过几次,可是,白莲教起义在嘉庆九年就已平息,后期的天理教起义仅一年即剿灭,并未构成足以使清王朝衰败的威胁。后者嘉庆帝的确有为政失之过宽的事例,但纵观嘉庆一朝,他宽严相济,恩威并施地办理政务则应视为主流。凡此种种若称其为中衰之因,似觉不妥。那么,其因何在?
简介:韩愈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很有名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呆头呆脑地硬要阻止皇帝迎佛骨进宫供奉,结果逆了龙鳞,差点丢了吃饭家伙,虽然最后侥幸保住了命但被贬往那时还属蛮荒之地的广东潮州。这首诗便是贬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末尾两句等于交代后事:阿湘,你来得正好,过不多久我这把老骨头就得麻烦你帮收拾送回家乡去了。为何如此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去的地方乃是“瘴江边”,大约是死定了。
简介:汉族婚姻有'闹房'一俗:新婚之夜,亲友们在新房跟新婚夫妇逗闹,主要的戏弄对象是新娘子。追溯其源,这一习俗早在汉晋之世就有了(见《群书治要》卷45仲长统《昌言》)。晋人葛洪在《抱朴子·疾谬篇》曾有具体明白的记述。他说:'俗间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或蹙以楚挞,或系脚倒悬,……致使首伤于流血,踒折支体者。'后世传承,又多有发展,人所共知,此不赘述。在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婚姻中,却有戏弄女婿法:新婚之夕,亲友毕集,戏弄女婿,与汉族'闹房'戏弄新娘子正好相反。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记载:
简介:历史研究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构历史解释,而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环节是理解.历史学家面对遥远而陌生的过去世界,要对前人抱有'了解之同情',以博大的襟怀和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前人及其生活,尽力突破时空和文化的阻隔,以期对过去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诚然,真正理解前人及其生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对历史学家来说,理解首先是一种态度和愿望,基于这种态度和愿望,研究者就会极尽可能地收集材料、调动各种知识和理论资源,以准确地了解前人,避免武断和简单化的评判.当然,'同情'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是认可.研究者要以中性的立场来建构解释,而不能将自己等同于过去事件的参与者或辩护人.